计算机信息科学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控制网



计算机信息科学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
企业:控制网 日期:2004-06-16
领域:电源 点击数:1392

 

王文杰

 

    由于现代化武器的日新月异,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人防工程的现代化监控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在此领域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这篇论文向您介绍的就是SCADA系统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

这是在中国某边防区域,系统所处地区地形极为复杂,区内设备无法正常供电;200个左右的遥测站点,每个遥测站需要检测至少一个标准模拟量信号,系统要求有稳定可靠的通讯解决办法,不丢数据对系统很重要。

 

1    系统方案

 

    根据系统要求,笔者考虑在每个监控子站使用一台RTU用于对现场就地信号的监测,各子站(约200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展)通过与其相连的无线电台和主站(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并按一定的周期完成主站与各分站的通讯与数据交换。主站系统采用工控PC机作为服务器和操作员站,实现对各子站监视与数据采集,通过TCP/IP协议组成高速以太网和企业内部网络连接,实现数据资源的内部共享。系统结构参见图1

 

(1)  指挥中心计算机系统功能

    数据采集:对各子站数据点进行监测。

    报表打印:对分析出的历史数据及实时数据进行定时和实时打印。

    故障报警:故障及事件报警通过画面,声音报警等向值班人人员报警。

 

(2)  现场测控单元功能

    采集数据预处理:对采集上来的信号滤波和有效性分析。

    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传输:系统可以检测模拟和数字信号,并对数据存储在存储器内,同时通过网络将各种信息数据传输到上位机。高、低电平信号、各模拟输入信号扫描速度应满足扫描时间要求。测控现场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同上位机交换数据。

    报警:数据设定上下限报警功能,数据若超过上下限,则系统会产生报警。

    记录:数据有实时数据记录和历史记录功能。

1  系统结构图

2    无线网络方案分析

 

(1)  设计思想

    通信系统作为SCADA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支撑平台,其稳定性、可靠性将是影响SCADA系统至关重要的因素。通信系统设计应包括良好的网络规划、合理的系统结构设计、足够的信息带宽估计、安全经济的信道冗余、设备选型、通信软件设计等多方面工作。

 

    通信技术作为IT技术的前沿,发展非常迅速,其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了选择合理、经济的通信方案,必须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资金投入可能性的前提下,高度重视环境和气候条件,这将是影响通信系统设计选型的重要因素。通信系统方案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系统信道能否真正畅通,确保SCADA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在使用数传电台的无线网络中,本着以下的原则设计解决方案:

      如果在中心站与子站之间可视,且通讯距离允许的情况下,子站和指挥中心要直接通讯。

      尽量减少中继转发的级数,减少通讯失败的损失。

      在子站距离中心站过远而无法与中心站直接建立连接时,需要架设中继站,并保证其与中心站之间可视。

      在子站群所处地理位置复杂,无法保证中心站与其稳定通讯时,需要在子站群的至高点架设中继站,并保证其与中心站之间可视。

      在中心站与子站群之间不可视时,需要在子站群的至高点架设中继站,并保证其与中心站之间可视。

      各中继站覆盖的子站尽可能没有相互交叉的情况。

 

(2)  指挥中心通信系统方案

    根据上述分析和实践应用经验,笔者设计了以指挥中心热备数传电台为核心进行通讯的热备的无线通信系统。指挥中心如图2所示。

2  指挥中心示意图

(3)  中继方案简介

    如果无线数据或话音通讯系统中某一点或几点因为通讯距离太远或高山、建筑物阻隔等原因而需要通过中继台才能与中心站通讯。需要中继的分站通过中继台与中心站通讯,其他分站直接与中心站通讯,此时,中心站及中继台应采用全向高增益天线及损耗很低的馈线,分站采用定向天线,需要中继的分站的定向天线对准中继台,其他不需要中继的分站天线直接对准中心站。

 

(4)  数传电台发射功率与通讯距离的关系

    很多用户,特别是初次使用数传电台的用户为了最经济、最合理地进行设备选型,会特别关心发射功率与通讯距离的关系。其实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说来,数传电台的通讯距离取决于以下很多因素:如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抗干扰性能、MODEM解调灵敏度、数据传输速率、天线架设高度、天线增益、馈线损耗、电磁环境、地形特征、天气状况、是否采用中继等,所以通讯距离是由以上综合因素决定的,而不仅仅是由功率决定的。

 

    表1是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在理想的水平大地上,根据平面大地经验模式进行粗略计算的结果,所有数据仅供用户在设备选型时作参考,而并不能作为产品标准来衡量所购产品合格与否。

 

1  数传电台发射功率与通讯距离的关系一览表

 

    若要进一步增加通讯距离,则首先可考虑增加天线的高度与增益、采用损耗更低的馈线等方法,若还是不能满足通信距离的要求,则应考虑架设中继台,从理论上讲,通过不断的架设中继台,通讯距离可以无限延伸。 

 

3    供电系统方案分析

 

    考虑到用户提出RTU可能会用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山区,没有电源是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这里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方式对该问题加以解决。

 

(1)  太阳能供电系统工作原理

    太阳能供电系统工作原理:白天把光能转变为电能,并通过太阳能电源过充放电控制器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根据需要再供给各种直流负载使用,如果配以逆变器,则可以向交流负载提供交流电力。

 

(2)  特点

    ①  不必拉设电线、安装使用方便;

      太阳能系统一次性投资、经济实用、长期受益、环保节能、造福后代;

      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免维护、无噪声、无任何污染。

SuperE RTU为用户提供了一个12VDC的蓄电池接口,可以通过他方便的连接后备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

 

(3)  基本组成

    一套基本的太阳能供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过充放电控制器和蓄电池构成。

      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是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直流电,供负载使用或存贮于蓄电池内备用。一般根据用户需要,将若干太阳电池板按一定方式连接,组成太阳能电池方阵,再配上适当的支架及接线盒组成。

      过充放电控制器为蓄电池提供最佳的充电电流和电压,快速、平稳、高效的为蓄电池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减少损耗、尽量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护蓄电池,避免过充电和过放电现象的发生。如果用户使用直流负载,通过控制器还能为负载提供稳定的直流电(由于天气的原因,太阳能电池方阵发出的直流电压和电流不是很稳定)。

      蓄电池组是将太阳能电池直流电贮藏起来,供负载使用。白天太阳能电池给蓄电池充电(同时太阳能电池还给负载供电),晚上负载用电全部由蓄电池供给。因此,要求蓄电池的自放电要小,而且充电效率要高。

 

(4)  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容量的计算

    在设计太阳能供电系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既经济又可靠的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既要防止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在阴雨天容量不够,达不到供电目的,又要避免容量过大,造成浪费。

 

    在设计太阳能供电系统时,首先要明确最终负载的输入要求,如电压、电流或者电功率及每日的持续工作时间。如有多个负载,则累计总的耗电量。假如负载有两个,分别耗电为F1F2,每天分别工作时间T1T2,则一天消耗总能量为Q=F1*T1+F2*T2,其它计算,依此类推。当确定了负载所需的总能量Q后,可分别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太阳能电池板容量和蓄电池容量。

      太阳能电池板容量的计算

    太阳电池板功率=                                   (1)

    ②  蓄电池容量的计算

    蓄电池容量=              (2)

 

    在公式(1)(2)中,各系数含义如下:η1组装损失因子:0.97;η2为温度损失因子:0.95;η3为灰尘遮蔽损失:0.93;η4为充放电损失:0.80;η5为输配电损失:0.95C为容量系数:1.11.5

 

    对于常用太阳能供电系统,蓄电池常采用铅酸蓄电池组,标称电压一般为12V,放电深度一般控制在30%80%,自放电率小于5%,充放电效率一般取0.8

 

4    结语

 

    通过计算机系统监控防区内的防空设备状态,在国内还鲜有先例。该套系统的正式运行不但标志着我国联防工作又取得了重大进展,也是现代化科技部对演练的必然结果。系统的良好运行使部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人防设备的维护和对现场实际情况的勘查,指挥中心统一调度,集中监测,保证了部队的高速反应,更保证了辖区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