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以太网与智能建筑--控制网



工业以太网与智能建筑
企业:控制网 日期:2004-09-27
领域:工业以太网 点击数:957

 

郭维钧  方甲松

1  工业以太网产生的背景

    (1)  统一现场总线标准成为泡影,诱惑依然

    1984年美国着手制定现场总线国际标准,若干年以来,世界各大公司为了商业的利益,现场总线标准始终不能统一。通过多次投票、协商,20001月宣布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61158将八种总线(ProfibusInterbusP-NETWorldfip等)同时列为国际标准(目前已达10种),形成一个妥协的结果。

    同时,国外各大公司又推出了自己的标准,如LONWORKSCAN、日本三菱、法国Schneider等,目前多种总线的标准同时存在的局面依然存在,人们所说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只能在同一种总线标准下实现,不同标准总线之间仍然受到限制。不同总线之间的互联性得不到保证,因此人们在努力寻求一种统一标准的现场总线,有人提出了采用TCP/IP协议的以太网。

    (2)  系统集成的需求

    ①  工业自动化的管控一体化 企业信息化是我国的国策,以制造自动化及信息化为例:在需要改变业务流程度的同时,将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分散的网络化制造加以集成,把现有的企业资源ERP改造成为基于WEB的应用系统。目前工业自动化已从单机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向系统自动化发展,底层的信息要集成到上层的信息网上以实现管控一体化的集成系统。以现代制造业为例,其现代制造自动化模型如图1所示。

1  现代制造自动化模型

    现代化生产系统为一个多层的工业控制系统,一般分为三层:

  设备层 联接检测设备和执行机构;

  控制层 从现场设备取得数据,完成各种控制,监测运行参数,报警和历史趋势分析等;

  信息层 将控制系统的各种数据加工后传至上级管理网络(TCP/IP以太网),以便实现管控一体化,其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2  企业管控一体化网络结构图

    ②  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 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智能建筑(包括智能化住宅小区),已成为数字化城市的信息站点,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实现控制网与信息网的纵向集成,即控制网与TCP/IP的以太网集成。各子系统(空调、给排水、供电……)由控制网互联再经网关接入TCP/IP以太网,或者各子系统经网关直接接入TCP/IP以太网。

    智能建筑集成系统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

3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网络结构图

    由于各子系统及各现场设备通讯协议是多样化的,这两种集成模式都要开发网关,以实现协议的转换和统一,这样加大了系统集成技术的复杂性,提高了成本。有人大胆提出能否用TCP/IP协议作为一个统一的协议,各子系统及各现场设备直接接到以太网上以简化系统集成的技术难度,降低成本,使控制信号直接由以太网传输,工业以太网的概念因此被提出。

2  以太网与CSMA/CD

    (1)  以太网

    以太网(Ethernet1975年由美国XEROX公司研制成功,由于采用无源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来传播信息,所以以历史上把传播电磁波称为“以太”(Ether)来命名。

    1980年由DECINTELXEROX三家联合推出了EthernetV2,是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规范。1983IEEEE802委员会以DIX EthernetV2为基础推出了IEEE803,采用了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802.3是指采用CSMA/CD的网络,而以太网的标准由DIX EthernetV2定义,在不严格的情况下,可以称之为802.3局域网,也就是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就是将商用以太网应用到工业控制系统,两种网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是兼容的。

    (2)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CSMA/CD最早是由CSMA改进而来。

    ①  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一个站要发送信号,首先要监听总线,以决定介质是否存在其它站发来的信号。

  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

  如果介质正处于工作状态,则等待一段间隔后重试,当听到介质处于忙状态,CSMA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可得到的侦听信号:非坚持CSMA1―坚持CSMA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