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研究与控制--控制网



中小型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研究与控制
企业:控制网 日期:2007-07-19
领域:工业安全 点击数:1996



一、背景与现实意义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电力市场的形成,电力企业已经不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它只能行使企业职能。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在面对国内企业竞争的同时,还必须面对强有力的外国企业的竞争,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电力企业都不容回避的问题。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现状不容乐观,技术创新能力还很低。主要原因是:

    (1)我国电力企业为数众多,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基本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基本上属垄断型企业,因而企业的市场忧患意识较低,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2)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薄弱,一是技术创新信息渠道不畅;二是主要设备和软件水平相对落后,重复性日常劳动较多,工作的创造性不高,影响了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开展。

    (3)技术人员缺乏创新动力。 “大锅饭”现象仍很普遍,影响了电力企业创新的持续性与长远发展。

    (4) 传统思想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大多电力企业的管理仍采用传统的“命令——支配型”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科技人员处于这种管理模式的最下层,是被动的执行者,很难建立起专业自豪感和专业献身精神,而这种精神恰恰又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5)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资金缺乏。由于资金缺乏,一些涉及到单位和专业发展的重大科研课题不能及时立项,一些创新的基础工作无法实施,另外,相关技术得不到积累、总结,缺乏创新后劲和持续性。

    (6)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许多企业喜欢采取省力省钱风险小的技术跟进战略,坐享技术成果,最终导致成果开发单位投入很大,利润较少而其他企业坐享其成的现象出现。这也是目前大多企业技术创新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今,我国加入WTO后,电力体制改革逐渐深入,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电力企业不得不面对国内外企业的激烈竞争。而国内的中小型电力企业,一部分对技术创新的心态仍没有由过去的“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另外一部分虽然有了创新意识,但由于历史原因,不知道如何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难以保证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所以研究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控制,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进而提高电力企业供电可靠性,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加强电力企业技术创新及创新过程的研究,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对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整体创新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创新过程控制的机理模型

    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有:领导行为、信息技术、组织智商、组织情商等。

    技术创新过程控制的机理 通过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过程及控制的机理模型(见图1)。


三、 中小型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

    首先,强调一点,这里所谓的技术创新,不是指技术本身的创新,也不是指一般的经济创新,而是把科技成果引入生产过程所导致的生产要素的重组。它是一个以从创造性构想出发到成功实现为基本特征的层次性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到实际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生产实施到转移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如果按功能来划分,技术创新可划分为五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决策、R&D、实施、实现、管理),见图2


     按时序分,这一活动的全过程应包括创新构想、研究开发、实施与转移扩散三个基本环节,见图3。


图3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时序模型


    第一个环节,新构想的产生与形成。创新者通过获取有关政策信息、需求信息以及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信息,产生创新动机,进而经过对需求、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创新实现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逐步融合成技术创新的构想,制定可行的方案,为技术创新决策提供依据。这就是创新决策过程。

    第二个环节,研究与开发。为了搞好R&D,使技术创新的构想变成科技成果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新者必须对新构想进行艰苦细致的研究与开发,也就是说,要重点通过二次开发和中间试验、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逐步将新构想物化为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新成果或创新产品。

    第三个环节,实施与转移扩散。把创新成果变为企业的直接生产力并生产出创新产品,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就是创新实施过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是在以买方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环境下,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不再是截然分开的,应是一个紧密相关的生产销售过程。创新技术转移扩散阶段即创新技术被赋予新的用途,进入新的市场(如雷达设备用于机动车测速、微波技术用于微波炉的制造等),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模型的IDEF(Integration Definition Method)分析见图4。


    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阶段的划分不一定十分的明确,各个阶段的创新活动也不仅仅是按线性序列递进,有时存在着过程的多重循环与反馈以及多种活动的交叉和并行。下一阶段的问题会反馈到上一阶段以求解决,上一阶段的活动也会从下一阶段所提出的问题及其解决中得到推动、深入和发展。各阶段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和促进,形成技术创新的统一过程。

四、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利因素分析

    技术创新是一种破坏性的变革,各个因素错综复杂,相互影响。因此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控制,则必须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不同阶段影响因素。
表1 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表



五、中小型电力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主要控制方法

    与其他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或研究机构不同的是,电力企业以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为首要目标,在此前提下,获取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电力企业的主要工作是围绕保证电网安全运行进行的,如通过周期性的设备巡查与检测来保证电网运行的可靠与安全等。因此,电力企业主要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技术创新活动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此,必须克服前述中小型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三大障碍。

    (1)强化企业领导在创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坚持企业领导的关键作用就是因为他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创新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企业领导的敏锐的目光、果敢的决策与高效的组织,都需要用其所掌握的生产要素作为后盾。为了实现技术创新,企业领导必须了解科技、熟悉科技,能掌握本行业的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从而对创新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新会供电局在1998年需要实现变电站的“四遥” (遥控、遥测、遥感、遥讯)管理。当时有两种方案:1、对原有的调度主机系统进行改进。2、引进一套能源控制系统对原有的调度主机系统进行更换。采用方案1,虽然稳定性差,勉强可以达到目的,但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如采用方案2,性能稳定性可靠,符合电力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可借鉴的国内实施经验几乎没有,且所需资金较大,存在很大的风险。在经过决策层全面细致的了解分析后,决定引进Geharris公司的XA/21能源控制系统,全面更新改造新会供电局调度主机系统,以适应电网发展的需要。公司决策层参与了整个实施过程。该系统目前已经安全可靠地运行近8年,基本上实现了所有变电站的“四遥”管理,使新会电网的控制水平和安全稳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强调员工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电力企业的行业特点,一般的中小型电力企业,专门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很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员必须是包括技术人员在内的广大员工,而不能仅局限在少数专业人员内。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如在中小型电力企业中,许多不适应现代市场生产需要的一些生产环节,通常由基层员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这些落后的环节就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进行破坏性的改革,以期适应市场的需要。电力企业的员工在这里面就充当了一个发现与参与的角色,这也就是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广泛基础。

    (3)完善激励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激励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建立激励机制就是要使这种活动具有内在的动力,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各阶段的工作都有一种向前推进的动力。特别是在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它的全员性、过程性比较强,加上企业的员工的素质差别较大,这就更需要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地推动技术创新活动持久、深入开展。
  
六、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本文应用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针对中小型电力企业的现状,对中小型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进行了分析,以广东省新会供电局为研究案例,研究了中小型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控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果:

    中小型电力企业目前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要不利因素有:领导创新意识不强,开发投入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电力企业员工参与意识不强。由此目前中小型电力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够。

    通过对新会供电局近几年技术创新数据的分析,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要在创新过程中强化企业领导的关键作用、强调员工的主体作用、完善激励机制等控制手段,减少或者消除中小型电力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极大地调动企业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提出了在企业技术创新的构想、研究开发、实施与转移扩散三个基本环节中,采用头脑风暴法、因素论证表、因果图、系统图等技术工具和手段对技术创新进行过程控制,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应当指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不仅仅是上述的几个方面,信息技术、团队协调和沟通交流、税收与补贴、政府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也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力。
展望 随着电力企业改制的完成,技术创新活动的逐步深入,中小型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虽然权威的专家还没有给知识管理一个完整的定义,但这并不能妨碍知识管理在中国的“火爆”。关注信息化领域的人都会发现,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无数的宣扬实现“知识管理”的软件产品了,包括知识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知识管理的CRM,知识管理的ERP、SCM等等。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对整个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管理而且这种管理要能对企业的利润有所贡献。IT技术可以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知识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却不在于IT这个手段。


作者简介:罗锋,1971年出生于湖北枝江县,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线路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

联系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圭峰北路北门变电站。电子邮箱:
luodage2005@sina.com
邝朝炼,1971年出生于广东开平,本科学历,工程师。主要从事配电线路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联系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冈州大道26号新会供电局。电子邮箱:kcl2001@21cn.com

参考文献
[1] 常林朝.中小企业创新研究. 中国软科学,2000,9:34~37
[2] 韩建立等. 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支持因素机器作用机制分析. 人类工效学,2003,9(1):55~57
[3] 王义平等. 企业技术创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P50
[4] 张新生,尚洪秋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17~19
[5] 钟苏等. 企业技术创新运作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2002(5)
[6] 刘正周. 管理激励.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7] 刑文英. QC小组基础教材[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