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 控制网 | 日期: | 2007-10-28 |
---|---|---|---|
领域: | 工业以太网 | 点击数: | 1120 |
1 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快速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计划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长度将近1300公里,总投资约5000亿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高密度、大运量的交通系统,必须保证其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电力综合监控自动化系统则为整个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简称SCADA 系统,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使调度中心实时掌握各个变电所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早期广泛应用在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上,如今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它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的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和以往的系统相比其具备以下特点: (1)具有更强大的接口通讯处理能力; (2)具有更快速准确的实时数据运算和传送功能; (3)具有单控、程控、时间控制等更灵活多样控制功能 (4)具有更强大集中的数据监视平台,提供更丰富的调度管理功能。 随着计算机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地铁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网络及其通信协议正向着开放、高速、综合的网络化方向发展,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提高所内设备的互操作性,是今后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方向,也是设计新的大型综合监控系统的出发点。 本文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工程实际详细分析和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结构和网络通信体系,分析了IEC61850标准在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综合监控系统上的良好应用前景。 2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结构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网络、数据库、现代通信等技术将变电站所有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信号、测量、保护、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来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主要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结构,集中式系统结构按信息类型划分功能。其信息是集中采集、处理和运算的。此类结构对监控主机的性能要求较高,且系统处理能力有限,开发手段少,系统在开放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较差,抗干扰能力不强。而分布式系统结构则按功能设计,如按保护和监控等功能划分单元,分布实施。其结构采用主从 CPU协同工作方式,各功能模块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分布式结构有助于系统扩展和维护,可靠性好,局部故障不影响系统其它模块正常运行。 以广州地铁为例,其供电系统主要由110 kV/33kV主变电所及分布于沿线各站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组成,各车站变电所进线电源均采用33kV,地铁内部由33kV电压组成一个独立开环供电网络,该网络以双回路馈电电缆向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供电。针对该供电系统特点,广州地铁电力综合监控系统采用了集中管理,分散布置的模式,分层、分布式的系统结构,系统由管理层,网络通信层、间隔层设备组成。变电所管理层通过通讯网络与所内各供电系统智能设备进行接口数据交互,完成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其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对全线上述各类变电所的供电设备进行监视控制、数据采集以及对接触网电动开关设备的运行状态监视控制,负责全线牵引及电力供电系统的运行管理、正常检修及事故抢修的调度指挥,以确保整个供电系统及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其典型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地铁的间隔层设备接入系统的网络主要有三种方式: (1)间隔层设备直接接入到变电站的管理层网络中,如交直流屏、再生制动装置等间隔层设备。 (2)间隔层设备先联网后再接入到管理层网络中,如33kV保护测控单元、1500V保护测控单元、低压智能测控单元等间隔层设备。 (3)通过转换单元接入管理层网络,如轨电位、上网隔离开关、排流柜等间隔层设备。
该系统采用三级控制方式,即控制中心远方控制、所内控制信号盘上集中控制、设备本体控制。三种控制方式互相闭锁,以达到安全控制的目的。中央监控中心主要有控制、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报警、维修及事故抢修调度等功能。调度人员在此进行日常控制、监视和调度管理等工作。设在变电所的就地监控系统由控制信号盘(包括通迅控制器、测控单元、馈线隔离开关控制回路、交换机等)、下位单元、维护机及所内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 |
![]() |
![]() |
![]() |
![]() |
![]() |
![]() |
1.我有以下需求: | |
|
|
2.详细的需求: | |
* | |
姓名: | * |
单位: | |
电话: | * |
邮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