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循环流化床AGC控制策略研究--控制网



大型循环流化床AGC控制策略研究
企业:控制网 日期:2008-01-12
领域:PLC&PAC 点击数:1518



    杨军统(1968—)
男,安徽灵璧人,高级工程师,(安徽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主要从事燃煤机组的自动控制研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采用北京国电智深公司生产的EDPF系统的CCS构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并通过对135MW流化床机组CCS局部修改、优化完善及参数调整,使协调控制系统及其子系统能长期可靠地投入自动,保证本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并能经受大幅度负荷变动的考验(负荷变动范围60~100%BMCR,负荷变化率    2%/min),包括给煤机投切扰动的考验,满足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要求。

关键词:CCS;控制系统;流化床;AGC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CS structur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analysis of EDPF system manufactured by Beijing State Grid Zhishen Company.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and its subsystems can remain long-term automatic, ensure the unit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stand the test of substantial load changes (load change range: 60~100%BMCR; load change rate: ≥2%/min) including the test of coal feeder switching disturbance and meet AGC requirements by means of partial CCS modification of fluid bed unit 135MW, optimization and parameter adjustment.

Key words: CCS; control system; fluid bed; AGC

1 流化床AGC控制的现状

    从目前信息检索结果来看,全国流化床机组投入协调控制的已有少量,但尚未有投入AGC的报道,且仍未有协调控制的负荷变化率达到AGC运行指标要求的135MW流化床机组,即变负荷率达到1.5%Pe/min(2.0MW/min)以上。

    华电六安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建设两台135MW流化床燃煤发电机组,为安徽省首台流化床机组,分散控制系统(DCS)采用北京国电智深公司研制的EDPF系统,协调控制系统原设计也采用直接能量平衡控制策略。#1机组调试过程中对原设计的协调控制系统控制参数进行了细致调整,但始终未能使该系统投入稳定运行,进一步验证了直接能量平衡不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控制。

2 协调控制技术难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CFB)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低、燃料适应性广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即主汽压力的控制问题已成为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个非线性、时变、多变量耦合的控制对象,使得正常运行时对于煤粉锅炉行之有效的常规控制方法已难以满足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各项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锅炉侧的迟延和惯性较大,适应负荷变化的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压力的滞后。而且机炉在适应电网负荷上存在很大差异,锅炉的惯性和迟延大,汽机的惯性和迟延较小,即“炉慢机快”。 

    (2)根据我国电网的技术要求,负荷稳态控制精度±0.5%Pe,动态控制精度±1.5%之内。国外推荐采用TFCCS的控制方式即汽机调压、锅炉调功。显然这种控制方式与上述我国对上网机组的控制要求不对应,是不可取的。为了满足电网对上网机组的要求,机组正常运行时只能采用BFCCS方式,该方式下,锅炉主控调节机前压力,汽机主控调节机组负荷,锅炉控制的主汽压力和汽机控制的负荷精度均要符合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3)AGC联调时机组升降负荷速率应达到2.0%Pe/min(即2.7MW/min)以上,负荷最大动态偏差应控制在±1.5%Pe以内,稳态负荷控制精度在±0.5%Pe以内,主汽压力稳态控制在±0.25MPa以内,动态偏差控制在±0.5MPa以内。 

    (4)流化床床温的最佳控制温度为850~900℃,无论在稳态还是在动态其床温要保持相对稳定。

3 协调控制方案的实施

    机炉在适应电网负荷上存在很大差异,锅炉的惯性和迟延大,汽机的惯性和迟延较小,即“炉慢机快”。

    从设计的控制方案来分析:按照上述的协调控制方案,锅炉侧的压力控制器,根据不同负荷给定的主汽压力设定值计算出的能量信号与热量信号的偏差经压力调节器形成锅炉指令,给煤机根据指令不停地调整给煤量,而主汽压力的变化则在十分钟之后才能有明显的变化,因此使用直接能量平衡的控制方案,锅炉超压就在所难免。

    通过对流化床锅炉的特性试验发现实现循环流化床锅炉主汽压力控制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控制效果相当理想。针对“炉快机慢”的特点,为了使两个控制过程相匹配,采取以下控制策略。

    3.1 改直接能量平衡为间接能量平衡

    间接能量平衡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方式采用负荷指令间接平衡,负荷指令经幅值限制、速率限制等处理后同时作用于汽机主控、锅炉主控和压力定值形成回路,使负荷要求变化时,机、炉协调动作并在机主控、炉主控和压力定值形成的负荷指令回路中增加微分环节和多级惯性环节,使微分时间和惯性时间为锅炉的惯性时间(包括热量产生时间和蓄热时间),保证机、炉动作从时间上匹配。采用上述方法将机、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克服了汽机响应速度快、锅炉惯性时间长的矛盾,保证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的间接能量平衡的原理确定了本机组的协调控制方案如下所述。

    3.1.1锅炉主控的控制方案



图1 锅炉主控原理图

    以锅炉跟随为基础的协调控制,其锅炉控制指令由负荷指令前馈对应的煤量、负荷指令微分、压力给定的微分、负荷目标值的微分及压力调节器输出构成。

    压力调节器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锅炉在负荷稳定的情况下,主汽压力与负荷相适应的主汽压力定值。在机组变负荷的过程中,以实际负荷指令对应的实际瞬时煤量进行粗调,锅炉进入滑压控制,这时要求锅炉压力调节器延迟动作,在延迟期内不作调节,当超出延迟期后动作,根据锅炉压力的偏差修正锅炉的给煤量。各种前馈起作用,维持锅炉主汽压力跟随负荷的变化而增加锅炉的出力,协调锅炉与汽机出力的供需平衡。

    3.1.2汽机主控的控制方案

    BFCCS下的协调控制,汽机控制主要在于控制负荷,负荷指令由目标负荷通过速率限制和限幅后加上一次调频的动作值而构成,通过功率调节器运算后作为调门的指令。

    3.1.3床温的控制

    原设计中有床温偏差对一次风量的修正,但一次风的控制是超调动作的,必然导致床温的变化,床温高就要增加一次风量,床温低就要减少一次风量,而主汽压力要求的一次风量的变化恰恰相反,从而导致故此失彼,减弱了压力响应效果。为此,本设计中取消床温对一次风量的修正,优先满足主汽压力的要求,通过煤量的调节自然满足床温的相对稳定。事实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3.2 一次风先行

    循环流化床机组与正常的燃煤机组相比,其主要的蓄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汽包,二是是床料的蓄能。通过对一次风的扰动试验来看,验证了流化床锅炉的大迟延、大惯性的特点。同时从实验结果也看到了床温及床压的变化,尤其是床温的变化很明显,这是必然的,但如果能及时补充煤量,随着能量的相对平衡,床温即可能维持相对的稳定。由此得出结论:一次风的增减直接影响流化床锅炉的流化效果,直接导致锅炉出力的大小,这对机组的变负荷的影响明显。这是机组协调控制的主要手段和基础,离开这一点变负荷无从谈起。
 



图2 一次风控制原理图

    根据一次风扰动试验可知,一次风扰动量对主汽压的影响无论大小及响应速度都是十分明显的。用锅炉主控指令取微分作为前馈加在一次风的指令中,让一次风率先超调动作,改变锅炉的流化效果,让流化床释放或吸收锅炉的蓄热,使主汽压力实际值跟随主汽压力给定值的变化,随后锅炉指令改变给煤量,维持床温的相对稳定,达到机组能量的相对平衡,满足机组负荷的变化。

4 协调控制主要对策及实施过程

    4.1 投运顺序

    其投入顺序为引风自动→送风自动→一次风自动→给煤机自动→给煤主控自动→锅炉主控自动→汽机遥控→汽机主控自动→AGC→DEH一次调频和DCS一次调频同时投入。

    先投入锅炉主控自动,再投入汽机主控自动,机组进入以锅炉跟随为基础的协调控制。

    先投入汽机主控自动,再投入锅炉主控自动,机组进入以汽机跟随为基础的协调控制。

    本次设计的协调控制涵盖了目前所有的控制方式,其中主要采用的是以锅炉跟随为基础的协调控制,即锅炉调压汽机调功。

    投运协调控制必须投入一次风的自动,因为设计的根本思路是利用一次风的动作改变锅炉的蓄热,主要就是床上的能量来适应变负荷的压力变化,同时改变给煤量维持床温的相对稳定。  

    4.2 参数整定原则

    在参数调整中主要考虑到压力目标值的前馈和压力修正的匹配问题。稳态时主要靠压力修正维持锅炉主汽压力的稳定,尤其是在煤质发生较大变化的时候两者的矛盾尤为突出。

    针对流化床锅炉的大迟延、大惯性的特点,如何解决压力响应慢的问题,如何加快流化床锅炉的压力响应,是决定整个流化床机组协调品质好坏关键的关键。根据锅炉特性试验的结论,坚持一次风先行是整个变负荷过程的关键步骤。如果一次风的前馈参数整定得当,压力响应快,压力修正的作用相对削弱而其压力目标值的前馈就可以相对加强,从而整个机组的响应也就加快了。

    本着此原则,一次风的锅炉指令前馈微分时间要相对适中,不能太长以达到指令响应迅速的目的。锅炉指令的压力修正指令加大微分的作用,加大了预见性。

5 AGC方式下的负荷跟随试验

    分别选择速率为2MW/min、2.7MW/min,目标负荷的变动量为10MW进行拉动。机组负荷变动试验在70%~100%Pe工况下、机组按滑压方式运行时进行。

    负荷变动试验验收品质指标即主要参数允许偏差参照《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中负荷扰动试验相关参数的品质指标,具体见表1中“允许值”一项所示。

    表1   变负荷扰动下机组主要自动调节系统品质指标:

    上表中的数据表明:在运行范围(60~135MW)内,机组升降负荷速率达到2%Pe/min,最大动态偏差1%Pe以内,试验段稳态负荷控制精度在±0.5%Pe以内。

6 AGC投运一年来的情况调查

    目前机组处于AGC自动位,滑压运行。

    2007年7月6日对1#机组的运行情况作了检查,分别就2007年06月28日05时50分到28日8时30分,负荷从75MW到110MW和2007年07月02日23时26分到3日2时06分,负荷从135MW到90MW各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作了分析,调查结果见表2。具体分析如下:

    2007年06月28日05时50分到28日8时30分和2007年07月02日23时26分到3日2时06分, 负荷从75MW到110MW和负荷从135MW到90MW, 历时160分钟。AGC自动位,负荷变化率为1.8MW/min。经过10到13个阶跃6到8个锯齿波,上下增减,阶跃幅值在5MW到10MW之间,从AGC自动位负荷指令的变动来看,无论负荷、主汽压力、床温、床压、炉膛负压、汽包水位、氧量控制都在控制的允许范围内。

    表2  AGC自动位的各主要参数自动调节系统品质指标: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