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为离散制造业和采矿业提供智能工厂及智能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核心产品为大中小型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运动控制器(Motion Controller)以及SCADA大型综合监控系统和MES生产执行系统,为客户提供从装置、产线、车间至全厂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企业建设、运营和维护全生命周期。
下一个目标——公司业务量突破10个亿!
“是的!”徐昌荣博士坚定的表示,这是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下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从2008年正式成立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以来,和利时的PLC业务迅速从不到1000万上升到了如今超过1个亿的水平。
“我们的业务增长速度每年都要超过100%,下一个阶段目标就是要在3-5年的时间内成长为一个十亿以上规模的公司。”徐昌荣博士表示,他的长远目标就是让其所领导的PLC业务不仅成为和利时的支柱业务,更要成为国际工厂自动化领域的最主要供应商。
“这并不遥远!”徐昌荣博士自信的表示。
虽然似乎在本土作战会更有优势,但和利时的PLC故事却并没有天时,也不占地利,或许只有一种专注做事的精神和 一颗有梦想的心才能够解释出它的成就。
当八年前,和利时决定开始自主研发PLC的时候,外因内素其实都并不理想。在外:国内主要PLC市场都已经被国际品牌所占据,绝大多数用户对国产PLC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不敢轻易使用;在内,和利时一直都专注在过程自动化领域,对工厂自动化的市场和技术都并不熟悉。这似乎预示着即便和利时能够拥有自己的PLC,也未必能够有所作为。
“虽然面临着种种疑问,但和利时还是坚持了做PLC的想法,一方面源于公司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扩大业务领域;一方面也是和利时需要在强手如林的自动化市场继续稳固自己的民族品牌大旗。”徐昌荣博士表示,和利时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丰富的市场经验和熟练的产品化和产业化运作能力,这让和利时开展PLC业务有了信心和底气。
经过几年的奋斗,如今和利时PLC业务已经在水利水电、污水处理、天然气管网监控、热网监控、煤炭设备、楼宇空调、铁路电源监控、地铁监控、装备制造等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并在部分行业已经成为最核心的控制产品。如在2011年,和利时的PLC开始在北京多条地铁线路上作为监控、运行控制系统全线使用。“这标志着和利时PLC的应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徐昌荣博士表示。
此外,和利时PLC业务在市政、水利、泵站、闸门控制等都有标志性的成功项目:如在天津纪庄子污水处理厂中,应用和利时的PLC,完美地完成了日处理45万吨污水的任务;应用在江西天然气管网系统的PLC也有很好的效果。
“如今,和利时已经积累了1000多家的稳定客户群。未来,我们将紧跟国家发展政策需要,继续开拓更多的行业市场。”徐昌荣博士表示,公司今后的市场发展策略一是成为行业内主要的供应商,二是成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将继续延伸和利时公司的产品线,从产品和行业两条线相辅并进,以提升用户的价值为目标,建立广泛的市场战略联盟。”
发展优势 锁定重点
徐昌荣博士坦言,在国内的PLC市场,和利时无论在产品的系列宽广度,还是品牌影响力、行业应用经验还依然处在劣势地位。为此,从一开始和利时就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我们开始所进入的行业都是那些能体现我们技术优势而同时又不被大公司所注意的领域。”徐昌荣博士表示,找到大公司的业务盲点,能让和利时公司PLC的业务量迅速上升,同时也可以检验PLC的性能。
风电正是和利时重点选择的行业之一。从2008年开始,和利时就针对风电行业的特殊需求,为其PLC产品加强了性能,增强了其严苛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其能够适应-40~70℃的高低温范围,并具有抗震动、防粉尘以及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如今,和利时的PLC已经在国内多个风场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其中风能是发展最为成熟、前景也最好的产业。这样的重点产业也需要和利时这样的民族品牌来促进发展。”徐昌荣博士表示,从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风电产业需要有本土厂商,风电设备更需要有本土厂商来提供核心控制系统,这样才能够促进整个行业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和利时,有责任也有义务来扛起这个重任。
针对各个行业节能的需求,和利时还专门开发了应用于能源管理的智能配电系统,以应对节能减排的普遍需求。该系统可直接测量配电设备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用电量,并将采集的信息上传给上位管理系统,为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数据,从而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