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教育界的“WTO”
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加入WTO 后,中国的国门更加敞开,随着商品贸易的先行,服务贸易要跟上、教育要开放。中国的学生、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要走出去;外国的学生、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要走进来,学位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相互承认是必须解决的大问题,这项工作被比喻为教育界的“WTO”。
学位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相互承认具体体现在六个有关的协议上,这六个协议分别是学位(学历)互认的三个协议:《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工程师专业资格互认的三个协议:《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这六个协议都有各自的签约组织成员,代表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每个协议的签约国之间互相认可彼此的工程教育学位(学历)或专业资格。
2 当前工程教育与认证的国际形势
目前,各国工程专业评估的建设及其国际互相承认的进展正在加快。华盛顿协议于1988年首次签订时只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和南非8国(地区)正式签约组织。2001年日本被接受为预备签约组织,现在已经是正式签约组织。2003年增加了德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3国的预备签约组织(即准会员,两年后有资格成为正式会员),2005年又增加了韩国、中国台北为预备签约组织。
中国香港地区的香港工程师学会于1990年获准代表香港工程师注册局管理注册工作。1995年底全面承担香港的工程专业评估。1997年被华盛顿协议接纳为正式签约组织。2002年4月开始,被授权在香港地区进行EMF专业工程师和APEC工程师注册。
2003年,中国台湾地区组建了以台湾大学工学院院长杨永斌教授为首的台湾工程教育协会(IEET)。该协会正在拟订全台湾所有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评估方案。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已同意提供信息和帮助。全台湾有工程专业的主要高校都已参加该协会;台湾工程教育协会已于2005年作为地区性组织成为华盛顿协议的准会员。
“2005国际工程大会”于2005年6月13~17日,在我国香港举行。它是有关国际工程师资格互认的《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和《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等六个协议组织联合召开的年会,会议的内容是,共同探讨如何促进国际间工程师资格互认工作。本次大会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名代表参加,我国派代表团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了大会。
大会期间,我国代表团围绕争取尽早加入华盛顿协议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会各组织均表示愿意支持中国尽快加入华盛顿协议。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是华盛顿协议的核心成员之一,并承担着华盛顿协议秘书处的工作。会议期间经过与其会谈,双方进一步加深了了解,ABET表示非常欢迎中国科协代表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并表示愿意为中国工程师制度改革,特别是工程教育认证方面提供协助。为了加强和便于今后进一步合作,ABET提出希望与中国科协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尽快落实此事。
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看,我国已经落后于韩国、日本、香港和台湾,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科技大国和教育大国,必须立即重视和开展这项工作。
经验告诉人们,国际交流合作是重要的。借助外力,可以少走弯路,加速发展。而且,开展各种媒介宣传、学术活动和培训活动,提高大众对工程专业评估的认识,增强工程界和工程教育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不容忽视的。
3 国际间工程教育与认证的协议简介
学位互认的三个协议 《华盛顿协议》
它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的六个协议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于1988年首次签订,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位(一般为四年)资格互认。目前《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和地区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日本、新西兰、南非、英国、美国及中国香港共9个,准成员国有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北共5个。
《悉尼协议》
也是学历层次上较为权威的一个国际间协议,于2001年首次签订,针对国际上工程技术人员学历(一般为三年)资格互认。《悉尼协议》成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南非、英国及中国香港7个国家和地区。 《都伯林协议》 于2002年签订,它是针对一般为两年(相当我国工科大专),层次较低的工程技术员学历认证,其目前成员有加拿大、爱尔兰、南非和英国。
专业资格互认的三个协议
《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
1996年,《华盛顿协议》成员希望把学历层次的资格互认扩展至专业资格,遂开展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之讨论。2001年协议正式签署,此协议有以下特点:
(1) 签署成员均为民间工程专业团体;
(2) 成员建立并确认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内“国际专业工程师”的标准;
(3) 在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内的经济区各自建立区内的“国际专业工程师”名册;
(4) 成员有义务协助其他成员地区的“国际专业工程师”取得其所属地区的工程专业资格或注册,并给予最大程度的考核豁免。此协议有以下成员:澳大利亚、孟加拉、加拿大、印度、爱尔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南非、英国、美国和中国香港。
《亚太工程师计划》
该计划为政府行为,1996年开始由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小组发起,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区科在亚太工程师资格互认蓝图下推展互认工作。该计划现在核准成立“亚太工程师”名册的经济区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美国和中国香港。日本和澳洲已在此基础上建立互认协议。
《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
此协议由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并于2003年首次签订,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工程技术员资格互认,此协议有以下特点:
(1) 签署成员均为民间工程专业团体;
(2) 成员建立确认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内“国际工程技术员”的标准。 此协议现正在确认“国际工程技术员”的标准,成员经济区包括:爱尔兰、新西兰、南非、英国和中国香港。
4 工程教育与认证在美国与欧洲的实施体系
美国
总的来说,美国的体系是在各个专业工程师学会的基础上,成立一个全国性质的组织: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
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60多年来一直从事工程教育的专业鉴定,致力于确保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工程教育改革、推动工程专业的国际互相承认,为学校、专门职业团体、公众、学生和雇主服务。
工程教育的专业鉴定同时又是工程师注册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工程师注册制度规定的工程师注册条件主要包括:大学教育、资格考试和专业工作经验三个方面。而大学教育指的主要是经过ABET鉴定认可的四年制学士学位教育[1]。
ABET成立于1932年,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民间组织。它的主要工作是为全国的工程教育制订专业鉴定政策、准则和程序,统管鉴定工作,并授予专业鉴定合格资格。从而在工程教育中形成一种追求高质量的氛围,使工程教育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使毕业生有能力为社会、经济、专业和雇主作出贡献,并具有终生学习的技能。
ABET的专业鉴定得到美国教育部、各州专业工程师注册机构、以及高等教育鉴定委员会(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HEA)的承认[3,4,5]。CHEA是全美高等教育鉴定机构的民间领导组织。所以,可以说ABET是得到美国官方和非官方机构承认,得到美国高教界和工程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的全国唯一的工程教育专业鉴定机构。它的专业鉴定具有不可忽视的权威性。ABET又是《华盛顿协议》[6]的6个发起工程组织之一,这意味着它的专业鉴定已获得广泛的国际承认。
ABET是一个会员制的机构。它的会员单位是各工程师学会、相关工程团体以及其它与工程相关学科的学会。会员单位分为正式会员、准会员和附属会员单位三大类。正式会员单位主要是负责在相关学科领域内进行专业鉴定的学会。它们一般都是美国的主要工程师学会,诸如: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化学工程师学会等。ABET共有各类会员单位28个,这些组织代表了美国的180万名工程师及有关专业人员[3]。
欧洲
(1) 1999年,29位欧洲国家负责高等教育的部长通过波伦亚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正式宣称要在2010年前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简单地说,就是要通过强劲的改革,使欧洲的高等教育在整体上趋同,以利于它在欧洲各国以至全球的交流合作,以利于学生和人才的跨国流动,以利与增强国际竞争力,吸引外国留学生。此后,波伦亚一词频繁出现,几乎成了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同义词。两年后,各国部长们又发布了布拉格公报(Prague Communique),重申在2010年前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承诺,并扩大了要达到的目标。在2001到2003年间,欧洲的高等教育在波伦亚进程(Bologna Process)中有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2003年9月,两年一度的欧洲部长峰会在柏林召开。与会部长代表了33个欧洲国家。柏林公报((Berlin Communique)回顾了两年来的进展,确定了近年内要优先实现的目标,决心加速实现欧洲高等教育区。欧洲高等教育界发生的变化,值得密切关注。
 2005’ASEA工作总结大会对2005年度优秀ASEA培训中心进行表彰
柏林公报呼吁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网络(European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ENQA)及其会员单位加强与欧洲大学协会(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 EUA)、欧洲高等学校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Institu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EURASHE)以及欧洲各国学生联合会(National Unions of Student in Europe, ESIB)等组织的合作。在欧洲层面上,共同拟定质量保证的准则、程序和工作指导书,探索建立同行专家审查体系和鉴定机构的途径。
(2) 以两个层次为主的学位体系
波伦亚宣言发表之后,欧洲各国高等教育已经在进行广泛的结构调整,各国承诺在2005年前开始实行以两个层次(即本科教育层次和研究生教育层次。也有另一种说法,把硕士教育定为第二层次,而把博士教育定为第三层次)为主的高等教育体系;希望各国都能拟订具有可比性和相容性的高等教育学术资格框架,并以学习量、学习水准、学习产出、毕业生能力等各方面的特征对学术资格予以描述。
(3) 学位和学历的认可
参与波伦亚进程的各国都应该批准里斯本公约(Lisbon Convention)[2]这个有关认可的指导性文件,并予以充分重视;号召欧洲信息中心网络(European Network of Information Centres, ENIC)、国家学术承认信息中心(National Academic Recognition Information Centres, NARIC)与有能力的国家当局一起进一步履行公约。
5 结论
通过以上各种情况的分析,大家面临的具体工作已经很清楚,那就是:把全国多种工程专业的评估开展起来,使评估准则和程序具有国际可比性;争取尽早(2007年)加入《华盛顿协议》,或其它双边协议;同时为中国注册工程师进行EMF(工程师流动问题论坛,Engineers?Mobility Forum)专业工程师国际注册,或进行APEC(亚太经合组织)工程师注册,也为今后的国际注册工程师资格互认创造条件。
 2005’ASEA工作总结大会对2005年度优秀个人进行表彰
有关国际游戏规则已定,工程专业评估是最基本的一环。只有经过专业评估的专业点所颁发的学位、只有持有经过专业评估的专业点所颁发学位的工程师资格才可能拿上国际谈判桌。得到国际承认的工程专业评估是工程学位国际互认的前提条件,也是注册工程师国际互认的前提条件。
从内部机制来看,我国的情况与美国类似,在中国科协的统一领导下,有各专业的学会,如自动化学会,机械工程学会等。这些学会目前正在科协的统一领导下,试点进行工程师的专业资格认证。
参考文献 [1] 毕家驹. 2010欧洲高等教育区.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2, 3. [2] Documents of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www.bologna-berlin2003.de/en/main_documents/index.htm. [3] Diploma Supplement (DS), http://europa.eu.int/comm/education/policies/rec_qual/recognition/diploma_en.html. [4] 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 (ECTS), http://europa.eu.int/comm/education/programmes/socrates/ects_en.html. [5] European Cultural Convention, http://conventions.coe.int/Treaty/EN/Treaties/Html/018.htm. [6] European Research Area (ERA), http://europa.eu.int/comm/research/era/index_en.html. [7] National Reports, www.bologna-berlin2003.de/en/national_reports/index.htm. [8] Accreditation Agencies and Degree Programmes, http://www.accreditation-council.de. [9] Transnational European Evaluation Project (TEEP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