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博览》立足于整个中国自动化产业,加强报道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自动化行业的政策、专项及相关发展规划。促进行业交流、引领产业发展,《自动化博览》立志于成为中国自动化领域中集实用技术与权威信息为一体的专业传媒。
尊敬的戴汝为院士,尊敬的自动化界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带来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与体制改革》。
自新一届政府上任后,在经济领域主要推行两条线,这其中有两句话需要大家记住。第一句是“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这里强调要升级,特别是结构要升级,这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第二句话叫做“改革是中国的红利”。由此可见,这次提出的经济转型中的亮点就是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获取更多的改革红利。
最近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新书,这本书目前在社会上引起比较大的反响,新华社发了通告,书的名字叫做《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现在发行量很大,值得关注。
中国劳动力的红利基本上已经缩减到很低的程度,不能说完全枯竭,但是已经微乎其微,资源的红利、环境的红利基本上已经消失。因此中国的红利在哪里?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制度。那么我今天就围绕这个问题来讲一讲。
经济发展转型
第一个问题我先总体讲一下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
从1978年3600亿人民币的GDP到去年51.9万亿,增长的势头是比较强劲的,特别是最近几年。因为我们今天有来自跨国公司的朋友,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在金融危机之后,也就是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44.4%,这高于其它国家,尤其是日本、英国和意大利这几个近几年经济一直属于负增长的国家。如图1所示。
图1 2008-2011年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也有自己的问题,特别是质量和效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众所周知,2012年我国GDP为 51.9万亿元,同比增长7.8%,今年情况怎么样?来自各界的朋友都比较关注,虽然政府的目标是7.5%,一季度是7.7%,但是全年总的结果我个人分析可能会达到8%,甚至于会超过8%,比如说在8.1%或者8.2%左右,所以说今年总体来说,日子会比去年好过一点。
我个人认为,经济增长对于中国来讲并不是深层问题,那么现在深层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以下五个问题是目前最深层的问题:第一是需求结构,需求上不来;第二是产业结构,包括与我们相关的自动化产业;第三是要素的投入结构;第四是城乡区域结构;最后一个是资源环境的矛盾。这五个问题是当今中国经济内部最深层的矛盾和问题。
针对这五个问题请大家关注中共十八大实际上有一个定调的思路,就是提出了“五个更多”,这五个更多就是针对刚才我列出的五大深层次的矛盾提出的。第一个就是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第二,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第三,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第四,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第五,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这就叫“五个更多”,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基调。
因此我之前提到的“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怎么升级,这个升级的路线图是什么?主要也是沿着“五个更多”这样一个路线来升级。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类问题:需求问题。我这里列了一个全球几个主要国家的消费率对比图(如图2所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大家一目了然可以看出来,中国的消费率只有35.6%,这个消费率在全世界是比较低的。不仅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的一些国家,比如说低于印度、低于巴西等。
图2 居民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大家再来看一张图就是我国1978-2011年我国GDP支出构成(如图3所示)。这张图展示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的“三驾马车”消长的情况,蓝色是居民的消费率,是一个比重下滑的形式,红色的是政府消费率,黄色的是资本形成总额,最上面淡蓝色的一点是净出口。你可以看出这三十年中国是怎么过来的,那么消费率低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图3 1978-2011年GDP支出构成
2010年中国总消费率是48.2%,居民消费率只有34.9%,空间很大,因此今后要想法刺激消费,特别是政府刺激居民的消费,但这是目前党和政府最困惑的一个问题,消费起不来,这是第一个大的矛盾。
产业发展
关于产业发展,这是在过去三十年当中中国大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态势(如图4所示),蓝色代表第一产业农林牧渔,黄色是第二产业,就是工业和建筑业。我们今天在座很多朋友制造机器人也好,制造各种自动化的设备都属于工业,那么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研发、从事设计等属于第三产业,属于服务业,粉色代表服务业,这是过去三十年我国三个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那么今后这个国家在产业上怎么发展呢?两条线值得大家关注。
图4 中国第三次产业发展态势
一条线就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一个大的战略思想,所谓中国要升级,在哪里升呢?这就是一个升级的重要的战线——战略新兴产业,这里面与自动化产业相关的如高端装备制造,正式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还有如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这些都被列入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那么我们今天在座很多朋友,包括ABB、罗克韦尔自动化、和利时公司等绝大部分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国家要给予很大的支持,甚至于扶持,这是一条线。
第二条线就是服务业,今天我要提醒大家关注一下服务业领域下一步的战略重点。我们现在服务业的面比较广,像设计、研发、市场、营销、物流、服务业这都属于服务业,台湾的施正荣先生有一个比喻叫做微笑曲线,他提出人微笑以后两个嘴角朝上,嘴唇在下面。两个嘴角一个是科研,就是研发设计在左边,右边就是市场营销,那么中间是一个生产过程,这样看来,嘴角的两边都属于第三产业。但中国的第三产业并不发达。我想,用不了几年,我们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将会由现在的工业第一转化为服务业第一,也就是说服务业将成为这个国家最大的产业门类,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
那么生产型服务业我列了八个供大家参考: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交通运输业、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设计咨询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节能和环境服务业。
生活型服务业也有八个:商贸服务业 (电子商务)、旅游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产业(演艺\\\\\\\\\\\\\\\\网络文化产品\\\\\\\\\\\\\\\\影视\\\\\\\\\\\\\\\\出版)、体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房地产业、市场化培训教育服务业、医疗健康服务业。
我们应该抓住服务业巨大的发展机会,托马斯:《乱中取胜——美国管理革命通鉴》一书中曾说到过:“不要老想分享市场,而要考虑创造市场。不是取得一份较大的馅饼,而是要设法烙出一块较大的馅饼,最好是烘烤出一块新的馅饼。”
我曾在《现代企业创新论》一书中写到,服务业中有三个境界,低层次是存量竞争——多分饼;中层是增量竞争——做大饼;高层次,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创新竞争——烙新饼。
创新驱动
第三个我要讲的就是创新驱动。创新在经济学领域叫做要素投入结构,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靠什么要素,要素的投入靠什么,过去三十年中国的增长得到了那么多的红利,靠的是什么?我告诉诸位靠的是劳动力的红利。
但是未来情况将发生变化。大家从这张图(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我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力将会在总量和绝对量上每年减少,一年要减少几千万,这说明中国的少子化进程在加快。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老龄化迅速崛起,大家看这张图(如图6所示)显示,我国老龄人口去年还是1.94亿,到两年以后就是2.21亿,到2020年就是2.64亿,我们将面临一个相当庞大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老龄化的社会。年轻人在减少,老人在增多,这个国家的发展靠什么,如果再去挖这个劳动力红利的话,将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因此就要想办法研究技术。2013年的1月8日在北京香山召开了一个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会议,我应邀在会上做了一个报告——《信息化对中国的影响》。1997年,我到哈佛大学开会,当时就听到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介绍了信息革命的崛起。
图5 我国15-59岁劳动力人口到2020年发展趋势图
图6 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到2020年发展趋势
从上世纪以来,信息化以微型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多个方面和多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如图7、图8所示)。图9则显示了信息化革命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图7 全球经济总量变化情况(1961-2011)单位:亿美元(现价)
图8 全球信息化推进情况(1998-2011)
图9 中国经济总量变化及信息化推进情况(1998-2011)
由于信息化的迅猛崛起,人类正在面临着第三次产业革命,我想这场革命是和我们今天在座的诸位朋友直接相关的。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我们现在正面临第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带动了火车、轮船、工厂等;第二次产业革命就是电力时代以及后期的计算机时代,这是人类的第二次产业革命,这个革命基本上已经过去;现在人类面临着第三次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我关注两个方面,一个叫信息时代,一个叫智能时代。
刚才我在台下见到我们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司的一位朋友,他告诉我五个字:云、物、移、大、智。云是云计算,物是物联网,移是移动,大是大数据时代,智是智能时代。云、物、移、大、智,这是第三次产业革命里面一些重要的元素。
这场产业革命对我们的劳动工具、劳动力和劳动对象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结构和经济联系产生深刻的影响,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学原理,劳动工具、劳动力和劳动对象属于生产力,经济联系、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属于生产关系(如图10所示)。因此这样一场革命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图10 从生产方式角度理解信息化
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经济发展的方式,第二是经济的增长格局,第三是经济结构,第四是经济体制,信息化对这四方面都将产生影响。尤其是自动化行业的朋友,可能你们会首当其冲受到这种影响,那么如何迎接这样的挑战?
接下来,我将主笔出版一本书《创新立国战略》,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就是面对人、世界崛起的这样一个新的浪潮,我们国家应该创新立国,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工业立国;是创新立国,而不是制造立国,不是加工立国,是要由过去加工大国、制造大国走向创新大国。
随着创新的发展有一种新的现象将会出现。1997年我在哈佛的时候读到美国旗帜杂志上戴维•布鲁克斯先生一篇文章——《新的技术力量创造出来的新人》,主要讲新的技术力量将会创造出一批新人,就是对人产生影响,一批新人、一代新人将出现。
这批新人有三大特点。第一他们是三合一的人,他们既是技术专家,又是商人同时又是艺术家,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他们喜欢新的概念、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方式,喜欢变革、喜欢破除传统的东西。第三个特点是他们不喜欢等级制,认为等级、职务、头衔是限制性的东西,都已经过时了。事实上,这样一代新人已经开始出现,那么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乔布斯,这是我们人类出现的一代新人的典型。所以说这场新的革命将改变人自身。
未来改革,三点基本要义
改革要有实质性的推进,要有更大的勇气推进,我这里有一些成果。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我就不详细展开,重点我告诉各位,这是三个要点。第一,下一步的改革要在市场化和公正化这两条线上寻找一个均衡点,这是一个新的思维。一方面要坚定不移的走市场化,另一方面也要推进中国公正化的过程。因为现在我们的国家应该说困难重重,矛盾很尖锐,老百姓很不满意,社会矛盾尖锐,我们面临相当大的危险。一边是这个国家面临着倒退的可能,去年、前年出现的重庆事件警告了我们中国不是没有倒退的这种基因,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所以一方面怎么不要掉到倒退这个陷井里面去。另一方面不要因为社会矛盾的爆发而出现动荡。无论是倒退还是动荡对今天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各位科学家来讲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想法寻找市场化与公正化的均衡,这是第一。第二是天地人“三合一” 的产权制度安排;第三是五环改革,这是我在2008年提出的一个理念。第一环是经济转型;第二环是政治变革;第三环社会共生。因为社会现在有三大阶层,有穷的草根阶层,还有富的富豪阶层,还有一部分中产阶层,这个国家已经分成三个阶层,已经分化了。只要你正视现实就看到这个阶层已经明显的出现了,因此在这样一个阶层出现的情况下怎样寻求各个阶层都能过得去,这个社会怎么共生、共存;第四个就是文明要交融。包括东方的文明和西方的文明在这个国家要交融,要寻求一些人类共同的文明。这次中共十八大把自由、民主、平等这些理念都写入了中国的价值观,这非常重要。第五环就是天、地、人合一。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能展开讲了,我只做一个粗浅的分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