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自动化博览》立足于整个中国自动化产业,加强报道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自动化行业的政策、专项及相关发展规划。促进行业交流、引领产业发展,《自动化博览》立志于成为中国自动化领域中集实用技术与权威信息为一体的专业传媒。

  • 公司类型:其他

联系方式
  • 《自动化博览》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辉煌国际2号楼1504室
  • 邮编:100085
  • 电话:010-57116290
  • 传真:59813329
  • 网址:http://www.kongzhi.net
  • Email:bjb@kongzhi.net
  • 联系人:市场部

专家解读新能源发展现状

厂商:《自动化博览》
  点击数:2615  发布时间:14-07-10 20:05
今天,能源矛盾日益加剧,新能源产业在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压力下,新能源产业也遇到了发展中的瓶颈。本期《自动化博览》专访许继刚博士,听专家解读新能源发展的现状。

                                  

    【编者按】许继刚,博士研究生,现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兼任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与信息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工自动化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自控工程设计委员会主任。2009年荣获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被评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特级专家,2013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共获得各级成果奖励20次,在国内外发表中英文论文共50篇,主持或参加编写著作3部,主持编制国家、行业和重要企业技术标准5项,完成国家和集团重要专题研究报告12本。

    今天,能源矛盾日益加剧,新能源产业在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压力下,新能源产业也遇到了发展中的瓶颈。本期《自动化博览》专访许继刚博士,听专家解读新能源发展的现状。

    Q:您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面临哪些挑战?

    许继刚:能源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随着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新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既可再生利用,又具有大幅降低环境污染的鲜明特征,其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和布局一直非常重视,前后出台了很多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不断引导和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给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相互融合,促进了新能源技术的逐步成熟,从技术层面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产业化已初具规模。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以前几年发展迅速的风电为例,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7548万千瓦,年增长达到24.5%。太阳能光伏发电这两年也发展迅速,2013年全年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1130万千瓦,同比增长953.2%。截至到2013年底,我国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79万千瓦,同比增长335.0%。

    新能源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发电利用的难度,其二是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其三是经济性问题。

    新能源在发电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有两点,一是能量密度低。例如,太阳辐照总能量巨大,但地球单位面积获取的光照能量相对较小。风能亦是如此,潮汐能、波浪能、生物质能都有类似特点。二是供能过程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而且随机出现的间歇性电力对受端系统动态稳定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能源产业当前可接受的经济性条件下,新能源尚难以单独承担起连续供能和跟随用户需求、灵活调节供能量的任务。

    大规模能量储存技术是新能源发展所面临的另一障碍。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导致其无法稳定持续供电,如果可以长时间大量地储存热量或电量,这样就可以变间歇性为连续性,储能设施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

    目前新能源的经济性尚不具备竞争力,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挑战。许多国家打破常规,支持经济性较低的新能源产业,宁愿拿出政府补贴,暂时牺牲一部分国民经济整体效率,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我国针对新能源发电也已出台很多政策,而且还在研究制定一些政策,但长远来看,如何降低新能源发电的成本,是必须要克服的问题。

    Q:光伏与风能都要面对并网和消纳的问题,对此您有何见解?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许继刚:目前我国风电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并网和电网消纳。北方风能资源集中开发地区大都遭遇较严重的弃风限电问题,东北一些地区冬季弃风限电比例已近50%,西北主要风场因数次脱网事故,目前限电竟高达70-80%。风能资源最好的一些地区,设备年利用小时数还不到1400。

    同样,在西部太阳能资源丰富,却地广人稀、用电负荷很小的地区正在集中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其电力消纳同样遇到远距离传送的问题,有的要输送几百公里到省负荷中心,而省内又无力全部消化,还要向东部输送。

    前两年风电的快速发展导致风能消纳问题非常突出,最近光伏电站也出现了弃光和消纳问题。虽然两者出现的问题不近相同,但原因却是相同的。光伏与风能无法消纳的原因主要有电网调峰能力不足、区域电量过剩以及电网网架结构薄弱等三个方面。

   首先,目前我国的电源结构造成系统调峰能力受限。影响系统接纳光伏与风电的关键因素是系统调峰能力。由于光伏与风能具有波动性,无法参与系统调峰,在大规模光伏或风电并网后,系统需要为光伏或风电以及负荷波动预留足够的调峰容量。我国陆上风能资源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东北和西部经济相对欠发达,电力需求基数小,火电供热机组多,系统峰谷差大,供暖期系统负荷低谷时段,受供热机组调节能力限制,系统调峰能力进一步降低,无法满足调节风电的需求。

    其次,区域电源总量过剩。外送通道一定的情况下,区域常规机组富裕,电源装机容量相对于区域负荷严重过剩,是光伏与风能消纳能力受限的另一主要原因。以内蒙古西部地区为例,火电机组装机严重过剩,采暖期内供热机组和自备电厂调峰能力有限,即使火电机组全部调节至最小技术出力,仍然无法满足风电消纳需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