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致力于电气工业领域的电气公司,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实力,输配电、工业控制和自动化是施耐德电气携手并进的两大领域。拥有梅兰日兰、莫迪康、美商实快、TE电器四大品牌。
2015年4月2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正式出台。《水十条》可以称之为水务行业最严格的管理规范。经过多轮修改的“水十条”将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进行强力监管并启动严格问责制,铁腕治污将进入“新常态”。
虽然严格,但人们对这一政策却表现出极大的欢迎。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水安全等问题早已成为困扰生产提升、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十条”的指导下,上述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相应明确的时间表。从硬件和软件的实施上来看,根本上还是要提升管理和监督能力。特别是在“互联网+”概念火热的当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对水务行业进行改造升级势在必行。
水浪费: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
“水十条”提出,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工作要做。
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位,但如果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与此同时,我们却还要面临一个更加“雪上加霜”的问题——目前我国水的管网输送环节的平均漏损率高达20%,最为严重的地区这一数据可以达到50%以上。2014年,我国自来水生产量约为529万吨,也就是说其中有大约106吨水没有到达最终的用户,整体经济损失以百亿计算。
“世界先进国家的漏损率很低,美国的漏损率为10%,日本的漏损率为8%,而在丹麦,这一数据仅为5%”,施耐德电气全球解决方案事业部水行业/智慧城市行业总监杨虎进说,“中国是一个用水大国,但又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非常重要。”
更多的漏损来自于供水管网的老化,我国的一次供水主管网普遍已经使用了几十年,随着管道的升级改造以及新管网的接入,导致在短短几公里的距离内有可能出现4、5种材质的管材,年久失修及并不匹配的连接系统,正是导致漏损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对水网有一个全面而整体的规划,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业已发达的今天,利用大数据及云计算能力对管道使用状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变被动检测为主动预警已经势在必行。
施耐德电气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降低管网的漏损率,该解决方案已助力英国最大水务公司Anglian减少5%漏损,减少漏水检测成本15%,自运行以来每年解决约27000个漏点,达到Ofwat水务署考核要求,并成为英国最低的漏损率水平,大幅度提高了其运营效率,保持漏损控制业内领先地位。杨虎进说,英国Anglian的起点非常高,中国能够达到这一水平的城市并不是很多,但这也预示着提升的空间高,如果中国尽快推进智慧水务的建设,短期时间内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目前,在PPP政策的推动下,施耐德电气正致力于与众多水务公司合作,已经在东部及中部的一些城市部署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但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或者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并没有意识到科学的水务管理的重要性,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局面将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极大改善。
水安全:关乎民生的重要议题
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架构起智慧水务的整体框架,才能够真正提升水务公司的管理能力。
在某些方面,生活品质是可以通过金钱解决的。但是,用水安全、食品安全和空气质量等问题,则是无论精英阶层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我国,用水安全的挑战仍然比较严峻。在某些地区,打开自来水龙头,会发现水质浑浊或者有强烈的氯的味,而近年来全国各地屡次爆出水污染事件,更是把用水安全的问题推上了焦点。
水源问题的严峻形势自不必讲,单看水的生产环节。我国对于水质安全的管理非常严格,从自来水厂生产出来的水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也就是说,从自来水厂出来的水的确是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所需的。有专家指出,从自来水厂到水龙头,水质的下降有可能达到10%以上。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处理工艺问题,二是管道的二次污染。
这些问题涉及水生态圈、水生产、水运输等多个领域,想要在多个层面解决这个问题,但又不能像现在的水路管网那样多拼西凑,在有条件的基础上,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检测及管理体系。施耐德电气所提出的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水务全面解决方案,可以覆盖水生产、水生态圈全产业链可以全面系统解决以上的诸多问题。
杨虎进表示,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基础,只有先进的水务管理的理念与实践结合,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用水环境。
水管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真正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不仅能够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问题,更希望可以留出足够的接口,为20年、30年的城市长远做好准备。
在刚刚召开的2015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高峰论坛上,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指出,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明确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如果把城市类比成人,水就像是血液。想要实现城市强有力的“供血”,必须有强健的“心脏”——水务管理体系。在当前,已经出现跨区域的水务公司兼并重组,一些大中型的水务集团营运而生,这为水资源的集中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是,规模的扩大对水务公司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官网情况复杂、资源调配、整体能耗降低等问题都变得更为棘手。如果不能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实现水务的智能化,会极大阻碍集约化管理的进程。
智慧水务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强化对管理的认知,记者从施耐德电气了解到公司已经与国内某省会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的全面推进工作,作为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务系统,更是得到了全面推进。这一案例的逐步实施,将会为其它地区的水务管理者产生标杆作用,从而让更多地区认识和接受智慧水务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