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为离散制造业和采矿业提供智能工厂及智能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核心产品为大中小型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运动控制器(Motion Controller)以及SCADA大型综合监控系统和MES生产执行系统,为客户提供从装置、产线、车间至全厂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企业建设、运营和维护全生命周期。
他,占据了我国50%的城铁自动化市场份额,高铁领域65%的动车搭载着他的列控设备。他,是国内惟一可提供核电控制系统的公司,我国已建、在建的核电站都有他的产品。他就是为国产装备装上中国“大脑”的北京和利时集团。
随着核心业务整体搬迁到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利时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也随之启幕。作为企业“十二五”的重要战略组成,其国际化发展的根基与支撑是什么?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昌荣近日接受本报专访时对企业的发展布局做了详细阐述。
布局一:“规模化”的生产基地
从北京市区到和利时集团的新厂区,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是乘坐北京地铁亦庄线,而亦庄地铁的综合监控系统正是由和利时集团提供的。
乘坐装载着“中国大脑”的交通工具去采访,对于长期与装备行业打交道的媒体人来说,是一件倍感自豪的事儿。而且,和利时集团的新厂区同样没有让人失望。绿树成荫的企业园区,整齐划一的办公大楼,世界一流的试验设备与条件……一个“规模化”的研发与生产基地雏形已成。
为了充分融入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利时在2008年就派出了先遣部队———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将企业着力发展的PLC业务率先布局在开发区。
徐昌荣告诉记者,这个占地近8万平方米的和利时控制与自动化系统产业基地已于去年7月完成建设。去年9月,和利时集团的成员除两家合资公司及杭州公司外,全部迁入开发区。这还只是集团的一期建设。按规划,整个“新厂”总体规模是26万平方米,将建成和利时的总部基地、经营基地、制造基地、研发基地。目前,主营业务的研发制造基本都在新厂完成。
谈及远景规划,徐昌荣表示,和利时集团将以此次搬迁为起点,向国际化目标迈进。新的基地将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集团化管理提供有力条件,为公司2012年的“国际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布局二:瞄准新兴产业市场
从近日发布的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已步入“主辅并重”时代。国家将着力攻关与主机配套的关键零部件。仪器仪表行业或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作为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和利时集团(创建于1993年)目前已经成为从事自主开发、制造可靠的控制系统与平台,并为各行业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的自动化高科技企业。2009年企业实现合同额31亿元。
徐昌荣告诉记者,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基础上,企业将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例如,对风电控制领域的控制器和驱动器来说,我们已经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风电市场才刚刚启动,虽然这块业务目前在公司所占的份额较小,但我们仍然看好这个市场。而且,我们的硬件已经具备了接受市场竞争的能力。可以预测,风电的业务在2~3年内将占到公司业务的20%~30%,占到集团业务的5%左右。”
徐昌荣认为,国家对新能源的扶持政策力度越来越大,市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这对自动化高科技企业来说,是开启市场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