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在美国和日本设有研发中心,面向全球经营的专业自动化软件公司。亚控科技始终专注于自动化软件的自主研发、市场营销和服务。目前公司员工300余人,并且仍在迅速壮大之中,是该领域亚洲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公司。
2010年底,由工信部牵头、多家国内工业软件厂商参与的中国工业软件产业联盟在京成立。这是民族工业软件行业迎来的第一个自己的产业联盟。的确,在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工业软件作为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黏合剂、发动机,有着更加紧迫的使命感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工业软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可以说,促进软件产业调整升级已经势在必行。而我国民族工业软件自发展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高端应用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欠缺,本期“自动化软件”专栏,将对话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控)营销总监郑炳权生,探讨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的整体态势以及民族软件企业的“乐”与“忧”。
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郑炳权
《自动化博览》:您认为目前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郑炳权:工业软件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的工业软件是基于DOS系统开发的,当时的主要产品是Onspec、Paragon和IFix等;进入90年代,主要是基于WINDOWS系统的,如Intouch、Kingview、IFix等,在90年代中期之前,工业软件在我国的应用并不普及。
从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内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的深入,在面临规模较大、控制复杂的系统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的上位机编程方式,对项目来说费时费力,同时MIS和CIMS的大量应用,要求工业现场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详细和深入的数据,以便优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在1995年以后,工业软件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得到普及。此时国内工业软件市场上,几乎见不到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面对中国工业软件领域所处的尴尬局面,以亚控为代表的软件厂商开始了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在亚控成立并推出组态王产品仅仅三年后,国内先后涌现出了十几种工业软件和专业软件公司,这些公司的诞生有力地促进了此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初期的国产软件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价格低廉和本土化的服务是主要的竞争优势,高端市场基本被国外软件厂商垄断。随着国内工业软件市场逐步成熟,用户对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部分软件厂商开始转向其他业务,有的甚至被淘汰,有些软件厂商同时做硬件产品来平衡市场份额。亚控作为国内较早的专业工控软件厂商,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开放性、展示效果,以及稳定性和安全性,产品线也由面向中低端市场的单一产品发展到囊括高、中、低端全面市场的多系列产品,目前是世界上产品线最长的工控软件厂商,亚控的高端产品KingSCADA和KingHistorian填补了国内高端工控软件的空白,目前中国工业软件高端市场不再只是国外厂商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