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博览》立足于整个中国自动化产业,加强报道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自动化行业的政策、专项及相关发展规划。促进行业交流、引领产业发展,《自动化博览》立志于成为中国自动化领域中集实用技术与权威信息为一体的专业传媒。
活动链接:2012年控制网技术专题---将无线技术引入传感器2012
方原柏(1942-),男,湖北黄冈人,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昆明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冶金自动化、衡器、自动化信息等杂志编委。发表论文230余篇,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电子皮带秤的原理及应用”(1994年)、“电子皮带秤”(2007年)两本专著,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工程应用。
国内智能仪表行业正处在由中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
《自动化博览》: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国内智能仪表市场及技术的发展现状?
方原柏: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整体与发达国家相比有10~15年的差距,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差距可能更大一些,国内智能仪表的现状也大体符合这一现实。
但在发展中国家里,我国是仪器仪表行业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国家,而且近年来相对于全球仪器仪表3%~4%的增长率,我国在“十一五”期间,除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增长率仅有8.9 %之外,其余年份增长率均在20%~30%之间。可见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国内智能仪表市场需求旺盛,是促进国内智能仪表技术发展强劲的动力,因而我国的智能仪表技术虽然与国外先进技术有较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自动化博览》:您认为我国智能仪表发展正处在什么阶段?
方原柏:回顾一下我国智能仪表应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大体上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应用国外智能仪表,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早中期开始研制国产智能仪表(如可编程序调节器、微机化称重仪表等),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所以至少应该说国内处在智能仪表发展的中级并正在向高级前进的阶段,或者换一句话说,国内大部分智能仪表尚处于发展的中级阶段,但也有一部分智能仪表技术达到了高级阶段,即国际先进水平。
进步与差距并存
《自动化博览》:近年来,我国智能仪表技术在应用方面取得了哪些创新或突破?
方原柏:一些中低档智能仪表产品已具有规模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比如数字万用表、家用电度表的生产能力占全球半数以上,目前,电度表出口额超过3亿美元,水表超过1亿美元,像集装箱检测设备这样的高档产品出口也开始取得突破,以质谱仪为代表的高端科学仪器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可以与国外产品竞争的国产色-质联用仪器。
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所携带的8种多光谱遥测等探测仪器都是由国内自主研制,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与智能仪表有关的国际标准,近年来已有用于工厂自动化的以太网EPA现场总线、用于过程自动化的WIA-PA无线网络两项标准由国内科技人员提出并纳入国际标准,增强了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