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以“打造最优秀的控制系统产品,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领先的产品供应商”为目标,专业专注于新一代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自主设计开发了全系列控制系统硬件模块与软件平台,各型控制系统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炼油、石化、钢铁、能源、建材、轻工、造纸、环保等行业2000余套。2014年1月获工业自动化行业建国以来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公司类型:供应商

联系方式
  • 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 地址:生产基地:杭州市西湖科技园 技术中心:浙江大学控制工程国家实验室大楼
  • 邮编:310013
  • 电话:0571-88371966
  • 传真:0571-88371967
  • 网址:http://www.uwntek.com
  • 手机:13336099251
  • Email:bd@uwntek.com
  • 联系人:李经理

杭州优稳盛装参展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厂商: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点击数:2086  发布时间:11-11-30 14:33

    2011年11月1日至5日,“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以“优质稳定、持续创新”为主题,携带新一代主控系统系列产品华丽参展,包括UW900高可靠安全主控系统、UW500集散控制系统、UW300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UWinTech工业控制应用软件平台等。

    展会期间,杭州优稳凭借技术领先的创新产品、专业细致的产品讲解、精致友好的演示系统、时尚新颖的展台设计,从众多国内外参展商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广大自动化领域专业观众及参展嘉宾的关注;优稳自动化的展位前门庭若市,大家对优稳自动化系列产品表示了浓厚兴趣,包括许多外籍客户或外籍展商前来观摩交流,更有大批的行业媒体争先报道。

    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成立浙大优稳智能仪表与控制装置技术中心,具有丰厚的科研资源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形成领先的技术优势,并得到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同,主要技术特点包括:

    在可靠性设计中,实现双重化、三重化硬件冗余表决机制与运算节奏同步算法,无需用户编程,实现主辅控制模块的无扰切换,确定性切换时间在5ms~50ms;实现基于硬件冗余与故障-安全的I/O模块自诊断与自恢复机制,实现支持点点隔离、点点配电、点点在线更换,显著提高控制器硬件可靠性与可用性。

    在硬件架构设计中,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结构,便于安装实施与工程维护:I/O模件配置组合工业接线端子组,实现整体IO组件设计,取消机笼、机笼底板、端子板及其连接电缆等附件,大幅降低电缆连接引起的可靠性问题;支持控制柜正反面双面安装,整合控制柜与端子柜,便于维护,节省空间,降低成本;

    采用智能调理、通用输入、在线校正、故障隔离、灵巧总线技术,设计实现智能I/O模块免维护:模件或模块智能化、多功能、类型少,消除配置浪费、减少备品备件;信号类型调整无需硬件跳线,软件设置即可,选型方便、改型容易;模件或模块带电插拔,在线修复,便于维护; 

   在软件平台编程语言设计中,在遵循IEC61131-3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语言国际标准的前提下,采用基于算法块封装与数据驱动、事件触发的分布式算法调度技术,集成逻辑控制、运动控制与过程控制为一体,开发实现支持图形化编程(功能块图FBD、梯形图LD、顺控语言SFC)与文本编程(结构文本ST、指令表IL)及多语言混合编程的集成开发环境,支持控制算法的封装、派生、复用,实现控制算法的离线组态、在线组态、离线模拟与在线调试,提高编程效率,减少编程工作量约80%。

    在软件平台实时数据库设计中,提出集通道故障、采样偏差、量程超限、网络状态等的实时数据质量戳,保证实时数据的可靠性与可信度;

    开发实现Modbus、Profibus DP网络驱动硬件模块,通过开放规范的OPC客户端与服务器接口,采用透明网络管理技术实现与第三方设备的数据通讯,构建分布式工程对象实时数据库,实现系统数据与外部设备数据的全局一致与统一接口,满足工业数据多实时性、多语义性、多时空性、多尺度性的信息集成与接口开放要求;

    GPS全局卫星时钟接入,采用NTP网络时钟协议同步所有控制站和操作站的系统时钟;为控制站站间事件顺序记录(SOE)提供精确时钟;为操作站站间的数据记录提供统一基准时钟。

                  
                                    外籍工程商观摩UW500集散控制系统
                 
                      
                                     外籍客户观摩就UW500集散控制系统进行交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