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由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与中国电力工业部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NARI南瑞)合资组建,负责德国菲尼克斯集团各类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和服务,引进世界一流的菲尼克斯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专业生产各种高质量的电连接器接插件、电子模块、信号变送器、现场总线、防浪涌过电压保护系统等产品。
积淀——17年间,飞速发展
菲尼克斯,并不是自动化领域最耀眼的明星。但熟悉它的人都知道,17年的时间,它始终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着。
全球子公司排名由40多位跃居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子公司,产品由创业之初的几种发展到如今的数千种,市场占有率自1995年起就居国内首位,投资增长了60多倍,产出增长了500多倍,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遇上了金融危机,它依然保持了100%的年增长率……
一连串数字的变化背后,是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的菲尼克斯。
回顾菲尼克斯的快速发展,顾建党先生认为其实就是一条菲尼克斯践行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用户之路——自创立之初起,中国公司便将“振奋民族精神,服务社会大众”及“做优秀的企业公民”作为公司立身中国之本,1995年开始设厂本地化生产,1997年设立研发中心,2007年成为行业内首家注册工程研发公司的企业,2008年10月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公司电子产品大楼开工建设,2008年北京中心正式成立,2009年成立了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业务部,如今上海中心也正式成立。
正如Mr. stuehrenber在评价菲尼克斯中国时所说:“菲尼克斯电气集团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贴近市场,而中国公司则是践行这一点最成功的典范。其中最为关键的精髓就是100%的中国管理团队以及100%的中国员工。”而这样100%的本土管理,实际上体现了菲尼克斯致力服务于中国用户的决心。
谈到贴近用户,顾建党自然有很多“经验”分享,他说,贴近用户是菲尼克斯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体制方面,菲尼克斯目前在全国已经拥有包括售后的30余个联络点和办事处。在全国的销售点则达到了150余个,只有如此近距离地的贴近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之后,才能够达到服务于中国用户的目的。第二,中国工厂是除德国外最大的制造工厂,而绝大部分在中国当地生产的产品就是服务于当地用户的;第三,是研发方面,菲尼克斯已经在中国建立了针对于用户需求、快速反应的研发团队。这种当地的研发团队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对用户反应和创新的速度及程度等方面都可以更好地把用户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服务于中国用户的目的;第四,是物流方面,菲尼克斯为用户提供了物流服务,同时,菲尼克斯会在每一个合作伙伴中分散库存来保证更快、更准确地为用户提供产品。
腾飞——下一个十年
十年前,菲尼克斯希望可以通过一个明确的、非常积极的增长战略,从销售额1亿的公司成长为一家销售额15亿的公司,如今,菲尼克斯已经实现;
十年前,菲尼克斯希望可以成为业内的知名品牌,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优质价值,如今,菲尼克斯已经离这个目标非常接近;
十年前,菲尼克斯希望中国公司可以成为海外最大、最成功的子公司,如今,在2010年也已实现。
十年后的今天,菲尼克斯依然充满梦想。顾建党说:“未来十年,菲尼克斯将要实现销售额15亿到50亿的突破。”
摘自《自动化博览》2010年第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