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博览》立足于整个中国自动化产业,加强报道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自动化行业的政策、专项及相关发展规划。促进行业交流、引领产业发展,《自动化博览》立志于成为中国自动化领域中集实用技术与权威信息为一体的专业传媒。
《
自动化博览》:您认为在应用智能仪表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存在?
李振胜(1)在智能仪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其抗干扰能力。智能仪表硬件设施的改进需要相当的空间与时间,而系统的软件改进可以不断地更新,并对系统中新增干扰因素通过软件屏蔽等方法将其消除,实现理想控制效果。
(2)智能仪表在设计时需考虑维护保养,抗强震动、防雷、工作可靠、动作时间准确和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等各种因素,并提高仪表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智能仪表应采用集成度更高的IC芯片和先进的SMT表面元件贴装工艺以及独特的电路屏蔽技术,从而使产品具有超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能在十分严酷的环境下长期稳定 工作。同时尽量采用模块化通用电路结构,通过简便的模块组合来实现仪表的各种变换,增强通用性和灵活性,便于用户的维护和维修。
王永胜:万华在用的智能仪表总体稳定性是很高的,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传感器环节主要是检测部分的耐腐蚀、耐冲刷性,这个主要依赖现场使用经验和对腐蚀机理的把握选择更为适用的材质;
(2)变送环节主要是电源板或放大板出现故障,导致菜单参数设置不正确等。
《自动化博览》:从用户的角度讲,您如何考虑未来智能仪表的发展方向?
李振胜:(1)微型化。将微电子技术、微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技术应用于智能仪表的设计和生产中,从而使仪表成为体积较小,功能齐全的智能化仪表,它不但具有仪表的功能,而且能在自动化技术、航天、军事、生物技术、医疗、交通等领域起到独特的作用。
(2)多功能化。多功能本身就是智能仪表的一个特点,多功能的综合型产品不但在性能上比专用仪表高,而且在各种测试功能上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3)人工智能化。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崭新领域,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用于机器人、医疗诊断、推理证明等各个方向,智能仪表的进一步发展将含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即代替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在视觉、听觉、思维具有一定的能力,这样,智能仪表可以无需人的干预而自主地完成检测和动作功能。智能仪表的应用不但考虑在工业生产和控制方面,还应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市场需求是发展动力和研究的方向。
(4)部分结构虚拟化。利用PC机强大的图形环境在线帮助的功能,建立图形化的虚拟面板,完成对仪表控制、数据分析等功能。
(5)通信与控制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向工业控制和智能仪器仪表设计领域渗透,实现智能仪表系统基于网络的通信能力,对设计好的智能仪表系统进行远程升级、功能重置和系统维护。
综上所述,智能仪表与系统的智能化、用户操作简单化、安装模块化和网络信息化是未来智能仪表的发展方向。
王永胜:智能仪表未来发展方向我认为:
(1)在人机交互界面方面更加友好、更加直观以简化操作;
(2)加强诸如电源板、放大板等元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智能仪表的使用稳定性、可靠性;
(3)从仪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发展趋势考虑,智能仪表在未来应该加强开发预防性的自诊断功能,以助于专业维护人员提前预估不良趋势和故障、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最大程度地保障仪表正常、稳定的在线投用率。
摘自《自动化博览》2011年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