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制造企业翘首企盼 核电建设重启进入倒计时

  点击数:3120  发布时间:2012-06-19 08:25
出于安全考虑,日本核电事故发生后,中国迅速暂停了核电项目的审批。一年多来,经过几番审慎论证和探究,中国需要继续发展核电已是共识,但新项目审批至今尚未开启,何时开闸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最大悬念。
关键词:核电 ,制造

    复杂因素左右核电后续发展

   “核电重启已经越来越近,但许多后续问题仍值得重视”,赵志祥解释说,“首先是机型是否需要统一的问题。其次是新批项目是建在内陆还是沿海。最后就是装机规模到底要达到多少,发展速度如何调控。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协调和解决,接下来核电产业仍不能实现平稳快速发展。”

   据赵志祥介绍,核电界已就今后核电机组采用进行过讨论,主流意见是新建项目要以第三代核电机型为主。这也意味着今后美国AP1000和法国的EPR将会主导核电市场。赵志祥并不反对积极建设这两种机型,但他强调,如果惟三代论,则会把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拒之门外。这将对我国的核电自主发展产生严重后果。

   目前,我国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已经接近或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技术。此外,如快堆等一些国内核电技术甚至达到第四代,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有必要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进行扶持,引导中国核电乃至核能利用真正走向以我为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至于中长期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到底调整为多少,赵志祥猜测,到2020年会在6500万千瓦~7000万千瓦之间。这一推测与不久前一位原国家能源局高层人士的预期值十分接近。据该高层人士透露,国家能源局原来所说的8000万千瓦确实有些水分。这主要是来自地方不断增加的建设热情。当前我国核电投资每年保持在700亿元规模,这对于任何期待拉动地方经济的省份来说,都是很大的诱惑。

   “7000万千瓦相当于70个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赵志祥说,“按照国内的制造能力、燃料供应以及废料后处理能力,每年建设两到三座核电站的速度应该是合适的”。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