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欧美双反 光伏企业上下游阵营分裂同床异梦

  点击数:1540  发布时间:2012-09-20 13:35
7月24日,欧盟在接受几家本土光伏组件企业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申请(指对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之后,将于9月8日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而如今时日已经不多,据国内多位光伏企业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立案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同床异梦 ,光伏

    行业困境激发矛盾

    产能过剩引发的危机已把整个光伏行业逼入险境中。

    光伏行业协会一位人士表示,正因为全球光伏产业氛围不好,事关生死,所以企业们才抱着对每一分利益必争的态度,这也是国际双反大战和国内上下游意见分裂的原因之一。

    “从上游多晶硅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欧美有几家企业为了从中国本土企业手中抢客户,甚至给国内几家组件企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零价格多晶硅,企业们只需付运费,就能拿一定量的免费产品,这个举动明显是想把国内的多晶硅企业逼上绝路,不反击已经不行了。”上述光伏行业协会人士说。

    该人士表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短期内,对国内下游的企业肯定是利好,国内外多晶硅巨头价格战越激烈,下游就会得到更多的实惠,他们期待上游价格战,也是他们不希望对欧美双反的原因之一。“但从长远来看,几家外资多晶硅巨头意图明显,是想用2~3年的时间挤垮中国本土企业,而后再提价销售,由此下游一些电池组件企业明显是短视行为。”

    在应对美国双反失败之后,我国商务部态度明显变得强硬起来,开始听取上游企业的意见。7月20日,商务部决定针对美国和韩国的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为期3~4个月后将公布初裁,而在8月17日,商务部也已受理了对欧盟多晶硅企业的双反申请,将在一个月后宣布是否立案。

    而在此期间,下游企业反对之声依然。据江苏一家光伏企业高管向记者透露,在商务部决定对美国双反之前,曾有多家下游组件企业轮番替外资说情,阐述利益要害,但商务部相关领导并没有为其所动。

    8月初,欧盟将对华双反的消息传来,英利、尚德、阿特斯、天合四家企业曾计划紧急停工一小时来抗议欧盟举措,但后来被政府紧急叫停,业界人士认为,这是向商务部施压,企业希望能通过外交方式来终结欧盟的双反立案。

    据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此之后,商务部领导曾召集上述四家企业负责人进京开会,在会场上,商务部一位负责人向四位大佬表示了两点意见,一是,双反最终是否立案,决定权在欧盟,而不是中国商务部;二是,政府能做的只有采取反制措施,但对欧盟多晶硅双反又遭到下游企业的反对,而对汽车、飞机双反实际上是让国内消费者买单,也无法操作。“所以从大局出发,我们决定既要双反美国,也要双反欧洲,希望你们能理解。”

    在此通气会之后,下游企业依然表示反对,但声音已逐渐式微,上游企业的意见逐渐得到了认可,商务部最终在对美国双反立案之后,又继续受理了对欧盟双反的申请。

    一位光伏企业人士表示,危急之时,不仅上下游意见不合,下游的组件厂商之间也是貌合神离,彼此之间难以信任。此前,英利集团曾以低于市场价、每瓦4.99元的价格中标甘肃一个20MW的光伏电站项目,此举立即引起了业界轩然大波,引来阵阵指责。为此,几个一线企业的大佬还特地密会,意在结成价格同盟,以停止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但没几天就有盟友按捺不住率先降价,这个联盟不攻自破。

    “现在真正的威胁不是外部而是来自于内部,一些企业若还是这样不团结和短视,把整个行业逼入困境的不是美国和欧盟,而是我们自己。”上述光伏企业人士说。

                                                                                                                                                                                责任编辑: 赵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