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加剧煤化工等替代能源经营风险

  点击数:927  发布时间:2008-11-24 14:03
关键词:化工
    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引发了替代能源热。所谓替代能源,主要是指替代石油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燃料和原料。替代能源有两个重点,一是煤基替代液体燃料,包括甲醇、二甲醚、合成油等,二是生物液体燃料,如乙醇、生物柴油等,此外其他还有风能、太阳能等。联合国有关报告称,全球用于替代能源的投资2005年达到800亿美元,2006年更是高达1000亿美元。国内替代能源也是方兴未艾,仅煤化工一项,根据今年6月份媒体的不完全统计,34家上市公司在建或拟建的此类项目支出大约就在4000亿元人民币。替代能源的兴起,是建立在油价上涨的基础上的,油价下跌,势必为替代能源带来经营风险。

  煤制油行业优势不再

  目前的国际油价,已经从今年7月份的最高价147美元/桶下降了一半还多,虽然同时煤价也有所下跌,但跌幅远远小于原油,目前煤化工中主要的煤制油和煤制甲醇项目等成本优势已经不明显。如果按照煤炭价格400元/吨,20年固定资产折旧和7%的利息成本测算,煤制油的出厂成本对应油价大概在60美元/桶。表面看煤制油项目还有一定利润空间,但是实际上操作起来利润空间并不大,因为煤制油工程对水的消耗量相当大,若直接液化每生产1吨成品油耗水量为5吨至6吨,间接液化耗水量约10吨至12吨。油价的暴跌对煤化工产业特别是煤制油和煤制甲醇项目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另外,由于受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人们担心目前的油价下跌趋势还会延续,以目前的煤炭和原油价格来看,现在煤化工企业的盈利空间已经不大,如果未来原油价格继续下跌,那些纷纷上马煤化工项目的企业将面临亏损危机。有专家断言,原油价格若是低于70美元/桶,就断绝了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可行性。据测算,当煤炭价格上涨达到600元/吨时,煤制油成本将上升到74美元/桶,若油价维持在80美元/桶,煤制油才可能有经济效益。

  发展眼光重新审视

  尽管油价下跌给替代能源带来了经营风险,但因此就放弃了替代能源,显然是不妥的。由于国际石油业产能投资不足,以及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贬值压力的存在,预期长期油价上升的趋势将不会改变。油价的起伏,并不能改变石油资源愈加紧缺这一总的趋势,按照我国资源条件,更是必须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在能源替代上下工夫。

  能源是关系到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人们必须用战略眼光来看待能源安全和替代能源,要用战略的方式来思考。首先,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无论哪种单一能源都不能单独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所以必须发展新能源和各种替代能源。其次,替代能源是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对它的投入不能按常规能源的标准去衡量。对未来能源投资,当前确实存在着成本高、产业化基础差等问题,这也是正常的,需要看得更远一些。再其次,虽然我们可以与其他国家分享替代能源的科技成果,但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发展替代能源要坚持自主性。发展替代能源,首要问题就是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没有技术突破,替代能源战略就不会有大的进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尽快取得技术突破,像清洁煤技术、燃料电池等替代技术一旦突破,就会带动新的产业发展。

  替代能源需要积极而有序发展,国家要搞好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尽快完善标准体系和规范市场,严格替代能源项目的市场准入,科学设定替代能源技术准入门槛,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企业投资者则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把希望寄托于政府的补贴性投入上,只有真正把握了市场,把自身投入与政府投入结合在一起,深入考察市场,产业化时机接近成熟时再上马项目,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尽可能减少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