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东方自控的蓝海战略

作者:宋慧欣
  点击数:1497  发布时间:2009-04-23 09:58
尚小林,1983年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自控系自动控制专业,2007取得澳大利亚国立南昆士兰大学MBA学位。研究员级高工,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兼任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键词:新能源

 


    尚小林,1983年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自控系自动控制专业,2007取得澳大利亚国立南昆士兰大学MBA学位。研究员级高工,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兼任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业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电站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国产电站集散控制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先后参与和负责汽轮机控制保护系统、电站DCS系统等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1987年,由他主研的我国首台微机电液控制器通过机械、电力两部科技成果鉴定,获华北电力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96年由他负责设计的湛江电厂300MW汽机控制系统通过机械工业部组织的鉴定,并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由他主持开发的国产全电调数字电液控制系统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组织的评审;2003年负责的300MW汽轮机组国产化全电调DEH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开始从事风电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工作,目前风电四大控制系统(主控制器、变桨控制器、通讯及SCADA软件,刹车系统)已批量化生产,预计09年将取代进口,为风电的国产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12月参加并负责控制系统研究的项目:我国超临界600MW火点机组成套设备研制与工程运用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目前他正在进行核电控制系统的研究;其深厚的学科理论造诣,精湛的专业技术素养,对自动化控制领域研究的独到见解,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倍受同行推崇。
 
    他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现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振兴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和电力自动化产业做出了贡献。

    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DEA)2002年成立,是经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DEC)批准,在原“东汽自控开发处”基础上由东方汽轮机厂投资组建。公司从事系统工程设计、设备成套、销售、现场服务和部分配套产品的制造,在原有汽轮机控制保护系统经营范围的基础上,诸多DCS项目获得了成功,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电站、风电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也率先迈出一步,短短六年间,东方自控的销售额就从创立之初的八千万跃升近十倍,在“5?12大地震”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下2008年销售额达7亿7千万人民币,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对于记者探寻如何能够取得如此高速发展的问题,尚小林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第一,公司成立以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在电力领域的大力投资给东方自控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第二,脱胎自“东汽自控开发处”的东方自控成立伊始就具有良好的人才、技术资源,以及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东汽不畏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企业文化积淀给予了东方自控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和信念;第四,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在重大战略决策上的正确抉择。

    另外,多年来东方自控在产品研发策略上始终保持高投入,并坚持自主创新、科学开发、引进吸收消化三线并行,支撑了东方自控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东方自控从成立之初的单一的汽轮机控制和保护产品,到电厂DCS控制系统、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电站等覆盖电厂整体控制的系列产品,从小机组控制到300MW、600MW甚至超超临界机组。东方自控在技术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这也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产品研发方向上,东方自控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在核电、风力发电、水电控制系统,及太阳能发电系统、多晶硅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上都有突破。


                                 东方自控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显示屏

   《蓝海战略》告诉我们当前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白热化,许多公司都在削价竞争,形成一片“血腥”的红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在竞争中求胜,就不能只顾着打败对手,而是要在红海当中拓展现有产业的边界,开发出还没有被开发的蓝海,形成竞争较小的全新市场,这才是最有效的策略。同样在自动化行业也遵循这样的规律。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对于电力需求的急速增长,电力自动化市场成为自动化企业的必争之地,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条件下,民族品牌如何才能实现在竞争中得到发展呢?此次采访,我们探寻了尚小林的破解之道。

    在国家政策和大量资金的带动下,我国风电产业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相关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提前2年实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的目标。国家制定的2020年风电装机3000万千万的目标,有望在2011年实现。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保守估计将达到8000万千瓦。东方自控在三年前即开始了风电控制系统的研发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技术,风力发电主力机型1.5MW风力发电、电解的主控系统及专用SCADA软件都已经开发完成,目前已经有上百台套投入运行,并且已经投入批量化生产,生产量达四百台套,预计2009年生产一千台,将给东方自控带来三亿元的收益。另外,2008年东方自控在新厂房投资约1500万,建立了风电变频器实验台,力求在09年完成风电专用变频器的开发研制。

    “到2010年,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风电机组的控制配套,完全不再依赖于进口,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包括1兆瓦、2.5兆瓦及海上轮机在内的风电系列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尚小林对东方自控未来的风电领域发展的远景规划:“除了东气的风力机组配套以外,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地与其他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厂家联系,希望与更多的企业进行合作,为他们提供控制部分的产品,让东方自控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显现,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百万千瓦),到2050年将达到600GW(百万千瓦)。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未来十几年,我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
在太阳能发电领域,东方自控同样走在了同行的前列。2007年6月,东方自控17.8kW发电示范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利用安装在走廊顶上的139块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直流电压,然后经两个逆变器变换成交流电压后并入公司的用电系统,为公司的生产、照明提供部分电力。走进东方自控办公大楼,迎面而来的液晶显示屏上交替出现的几幅不断变换的画面,就是该公司17.8KW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的显示画面,日照强度、电压、功率、总发电量等数字不断地刷新闪烁。

    尚小林在采访中透露:“经过这一实验平台的试验,东方自控自主开发的单机功率为5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控制器、逆电器,预计2009年将投入小批量生产。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新建的100MW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线也将在2009年投产。加之集团公司之前收购了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投身于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的上游产业多晶硅和单晶硅的生产,实际上东方电气从多晶硅材料、太阳能电池板到控制器、逆电器,将具有为太阳能发电用户提供完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当前,经济危机的显露给众多企业的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但不论是国家四万亿投资对于新能源发展的大力支持,还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振兴美国经济的希望寄予新能源的迅速发展,都表明新能源将成为未来中国乃至全球发展中最具光明前景的领域。有了这样的战略布局,尚小林及他所带领的东方自控自然就有了笑对明天的资本:“从近期来讲,我们的年度目标是达到15亿人民币的销售额,建立约500人的队伍,基本保持人均300万元的劳动生产率。另外,建设80-100人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发队伍,努力建成一个国家级的研发中心、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并在更多领域进行探索和拓展。希望通过东方自控人不断的努力,使东方自控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自动化企业。”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是企业多年修炼的正果,是企业不可一日或缺的工具,是利器,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为“正”道。 而在竞争激烈产业之外开拓新的独具竞争力的市场空间,开拓发展“蓝海”,是一个企业能迅速成长进而长足发展的制胜之略,是为“奇”招。“正”道为基,“奇”招在手,东方自控的未来更值得我们期待!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