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时不我待

  点击数:619  发布时间:2009-08-18 17:34
关键词:新能源
  针对能源领域的重大热点问题,5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之后,《能源》杂志记者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独家专访。

  采访中,张国宝对能源领域大事小情如数家珍。他时而宛如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时而语速加快,条分缕析、侃侃而谈。他坐在沙发上始终微笑着,不时辅以铿锵有力的手势,带领记者随着他的叙述穿梭、腾跃。

  国际能源进口多元化

  《能源》:5月18日,中俄输油管道中国境内段在黑龙江漠河开工,这是继双方正式签署协议以来,中俄合作项目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据了解,今年以来,多项国际能源合作项目都有新突破。这些结果得益于哪些有利因素?国际能源合作问题还有哪些新的战略考虑?张国宝: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外交密集而有成效。

  这些结果的出现得益于几方面因素。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按照今年BP公司的统计,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在能源领域,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大大增加。

  第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增速在减缓,全球因经济放缓对能源的需求逐步下降,使一些能源生产国受到了很大冲击。如原油价格走低对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国财政收入影响很大,很多国家当时都是按60美金一桶做的财政预算,但油价跌到过40多美金一桶。

  另一方面,前两年世界能源需求旺盛时,能源生产国大量投资能源项目,当很多工程建了一半时,碰到了现在的需求疲软,这些国家想把这些工程继续下去,就需要寻求一些帮助。

  第三,各种围绕能源领域的外交角力和各种政治势力的博弈是多层次的。俄乌天然气争端等事件迫使很多国家认识到,能源出口国必须考虑出口的多元化,能源进口国也要讲求进口多元化。中亚地区的产油国过去以出口欧洲市场为主,现在在考虑往东出口。俄罗斯原油除出口欧洲外,也在考虑与远东地区、与中国合作。

  而对我国而言,目前我国每年自产原油1.8亿吨,进口1.8亿吨到1.9亿吨,对外依存度过半。且在运输途径上,从陆上进口的原油只有从俄罗斯过来的1000多万吨,加上哈萨克斯坦过来的也不到2000万吨,剩下的都是从海上过来的。所以中国也要考虑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既要考虑从海上进口,也要考虑从与中国接壤的国家进行陆上进口。

  《能源》: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也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一部分。那么随上述三因素影响的日渐深入,我国的国际能源战略还将做哪些调整?

  张国宝: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包括两方面内容。它包括进口区域和进口方式的多元化,比如海上和陆上的关系;还包括能源品种进口的多样化,比如过去我国能源进口以原油为主,现在天然气贸易也很好,同时还涉及到了天然气管道的建设。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