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考察。
在中关村仅待了一个小时的李克强,除了与创业者一起喝咖啡,还与正在接受创新创业培训的学员们聊围棋,鼓励卖牛肉米粉的大学生创业者。在有着60多年历史的物理研究所,李克强参观了实验室、了解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与科研人员亲切交谈。
创业、创客、创新、科技是总理此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他指出“真正知道社会需求的是大众,这正是大众创业的精髓所在”。这一言一行可谓一脉相承,意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中国经济“双中高”发展打造“新引擎”。
新年伊始,中央的几次重要会议和李克强总理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将“创客”一词引入人们视线。笔者认为,创客不仅是指创业者,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的意识。而科技领域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持续不断的创新。
创新,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特别是在自动化产业中,没有了创新就像战士丢失了武器,在竞争中缺少了制敌的优势。尽管大多数企业都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并不是所有企业、所有人都能将创新落到实处。我们习惯于将创新挂在嘴上,而执行起来就变得困难重重。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资金上的制约;技术转化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人才不断流失……由此看来,创新并不是动动嘴皮就可以完成的。
落实创新远比提出创新更为可贵。每周都有各种类型的展览会、研讨会推送给我们,各种知识在“圈子”中传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跟从别人的脚步变得异常容易,走出自己的路却举步维艰。
近几年,创新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前所提的中国制造也逐渐转变为中国“智”造,这标志着中国制造业已经登上了一级高阶。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加强自主创新等要求的提出,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企业或是在中国发展的外资品牌该如何顺应中国经济以及产业的发展趋势,创造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方案。伴随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绝不能是今天的口号、明天的行动,我们需要既敢想更敢做的实践型创客。为了未来中国自动化产业的蒸蒸日上,别把创新留到明天。
1.我有以下需求: | |
|
|
2.详细的需求: | |
* | |
姓名: | * |
单位: | |
电话: | * |
邮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