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2日是第四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为“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回顾前面几年的交通安全日主题,2011年是“文明交通,告别陋习”; 2012年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2013年是“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2014年是“抵制七类违法行为,安全文明出行(超速、超载、酒驾、毒驾、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七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均与驾驶人的驾驶习惯有关。构建汽车文明、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除了法律法规严格限制,执法人员严格监管,是否能通过技术手段来减少不良驾驶习惯,保证驾车安全?
汽车产业成为互联网下一个战场,智能汽车已是全球各国争相布局的战略高地。在智能手机引爆移动互联之后,汽车整车厂商、汽车服务供应商、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等正试图以智能汽车撬动一个“车联网”的时代,解放人们的双手和时间的同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与汽车相关的智能技术引起各行业领域的广泛兴趣,汽车渐渐变成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目前与智能汽车相关的研究发展方向包括:无人驾驶汽车、车联网服务平台、城市智能交通等。
智能汽车主要涉及两项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辅助驾驶技术,但中国的智能汽车技术还未触及这些核心技术环节或者还处于概念化阶段。在2015智能汽车未来峰会上,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朱友刚表示:汽车实现智能化分四步走:汽车的生命化、汽车的智能化、人车的智能化,最后才是真正的智能汽车。联车科技董事长、创始人张成介绍,总线技术是汽车智能化的基础,掌握这一核心技术,就可以实时掌握汽车中每一个传感器的状态、预测零部件什么时候损坏,可以精准分析驾驶行为和习惯,并能实现远程启动、开关天窗、锁车等智能化功能。而作为智能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技术,总线技术更是汽车保养、汽车维修、二手车、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车队管理,以及车载智能设备等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
在2015中国智能车大会暨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上,自动化领域和汽车行业业内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贺汉根认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无人驾驶汽车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和需要研究的主要关键技术是解决安全问题和技能问题。
一汽技术中心智能驾驶技术总监邱少波提出,未来的汽车厂商将从提供硬件产品的车向提供内容的服务转变,并通过云端进行服务。
中国安防机器人研究院的特别研究员梅涛认为解决认知的问题是关键,并介绍了针对实际交通环境中的无人驾驶车辆环境感知与理解、智能决策与自主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表示已经建立了开放式无人驾驶车辆综合集成验证平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文表示,针对传统的传感系统价格昂贵,建议四点解决方法: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3D建模、VO(视觉里程计)和对象检测、分类和跟踪技术。
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认为,现在是单车智能向车联网发展的过程,要打破传统的传感器概念,向平行驾驶概念发展,是多个机器人帮助人开车。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江涛表示,长虹已经从家电企业向智能家居方向发展,其中融合互联网+、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电池管理的汽车系统是他们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规划之一。
可以看出,我国的智能汽车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关键技术和设备还有待开发和解决,希望自主品牌的产品功能能够与行业技术发展相匹配。未来,智能汽车将是各国的重点发展方向,势必也将会成为自动化企业发展的新蓝海。
1.我有以下需求: | |
|
|
2.详细的需求: | |
* | |
姓名: | * |
单位: | |
电话: | * |
邮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