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厂商:控制网
作者:宋慧欣
  点击数:7086  发布时间:2016-11-21 08:42
基于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70000余家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数据,可以跟踪监测我国“进入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并及时掌握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发展重点、价值成效、特征模式及发展趋势。当前我国进入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仅为14.6%,亟待提升,这将成为未来5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创新突破 ,制造强国 ,两化融合 ,转型升级

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工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规划》中最引发关注的是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提升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双创”体系更加健全,支撑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比2015年提高约12,进入两化融合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达30%,比2015年提高约15个百分点。

在总体目标基础上,《规划》还围绕制造业“双创”体系、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基础设施体系等5个方面的发展重点,分别明确了2020年的细化发展目标:

(1)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体系不断完善。“双创”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双创”服务平台体系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创新资源和服务在线化、平台化和共享水平显著提升。

(2)新型生产模式在重点行业广泛普及。生产方式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0%,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成为引领制造业高端化的重要模式,制造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进一步趋向扁平开放。

(3)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业态成为新增长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电子商务等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工业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

(4)智能装备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智能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新型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显著提升。

(5)支撑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立。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工业软硬件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逐步成为智能制造关键应用基础设施,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更安全的网络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值得强调的是,集成是当前我国两化融合推进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体现为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集成提升阶段是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进入中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企业竞争力与经济和社会效益可实现台阶式跃升及跃升后加速上扬的走势。基于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70000余家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数据,可以跟踪监测我国“进入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并及时掌握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发展重点、价值成效、特征模式及发展趋势。当前我国进入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仅为14.6%,亟待提升,这将成为未来5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