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万物互联”的概念就开始在自动化领域蔓延,人与物、物与物,甚至人与人之间的互联成为打造智能工厂的先决条件。因此,实现智能工厂首先要实现的就是互联工厂。然而,从互联工厂方面考虑又令笔者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不是简单的联接
翻看十年前左右的技术文章,经常出现的一句话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确,当时的工厂中采集机器设备的信息还有一定的困难,更不用提将设备的数据统一到一个平台上进行分析处理。而今,电力、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早已完成了机器与机器间的联接,但这种联接并不意味着能够称之为互联工厂,还缺少人的远程实时监控。因此,互联工厂并不是简单的联接。
联接也要有大脑
实现了万物联接,尚且算是互联工厂的第一步,而达到智能工厂,联接了万物还远远不够,更需要自学习、自感知、自决策的能力。联接、采集和计算仅是初建互联工厂第一步,借助“智能”的力量,让机器无限接近于人类的大脑,而这种人工智能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和人类一样的决策能力,这也是智能工厂的一个发展目标。
距离互联工厂还有多远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过程,特别是随时代演进的、具有突破意义的事物。人类很难在蒸汽时代想象机器人可以与人类对话、AlphaGo可以挑战成功世界围棋冠军。今天,我们距离智能越来越近,一些走在制造业前列的典范工厂距离互联仅是一步之遥。但是我们却不能说某一家工厂就是互联工厂,或是某一家工厂已经实现了智能工厂的终极目标,因为技术总在不断创新,而人类在科学技术的道路上没有终点。无论是互联工厂、智能工厂,甚至是智能制造,我们永远在路上,这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不断打破技术壁垒的重要力量。
事实上,目前的互联工厂正在逐步向互联网+制造业工厂的方向发展,而互联网平台是首先的着陆点。只有通过这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才能实现互联互通、诊断、决策、分析、预测等。距离互联工厂我们还在路上,距离智能制造我们一直在努力。实现智能制造的根本无疑是满足制造业用户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痛点。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技术,贴近用户需求,找出痛点,顺利走完这最后的一公里将是制造业未来几年的重要任务。
1.我有以下需求: | |
|
|
2.详细的需求: | |
* | |
姓名: | * |
单位: | |
电话: | * |
邮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