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2019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共建网络安全生态 保障网络强国建设”,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政府共同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海淀区政府联合主办。
12月9日,在2019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高峰论坛上,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围绕如何认识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现状、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的考虑等四个方面内容发表演讲。
赵志国强调,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是提升网络安全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应对新时代网络安全严峻形势的迫切需要,要充分认识发展网络安全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建设高端、自主的网络安全产业体系,对于构建繁荣、稳定、保障有力的网络空间,推进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赵志国表示,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十三五”以来,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产业规模预计超过6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明显高于国际8%的平均增速,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
网络安全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既有防火墙、监测以及防病毒等传统产品,又有态势感知、数据防泄露等新兴产品,基本构成了覆盖防护、监测和应急的各个环节,以及集成运维和服务的各方面全产业链的产业和服务体系。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云安全的生态链日益完善,5G安全的研发布局密集展开,区块链的安全价值在多领域逐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网络安全的效益日益显现。
产业投入更加活跃,截至到2019年11月底,公开融资方面,国内上市的网络安全企业达到了23家,创新孵化方面,有100多家创投机构在网络安全领域进行投资布局,汇集超过了150家创新创业的企业。
网络安全人才队伍持续壮大,30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教育,网络安全的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的职业技能培训,个人网络安全竞赛快速发展,成立了形成了学校、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人才、培育、培养的体系。
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具备了有力的条件,产业政策不断健全,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技术、新应用蓬勃发展,驱动安全创新变革。同时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安全产业的新需求。
赵志国表示,工信部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的发展,主动把握产业发展的机遇,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瞄准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谋创新、强结果、建园区、提能力,全力支持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的能力在不断的加强,持续加大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支持的力度,推动信息技术运用创新产业的发展。开展了IPV6网络就绪的专项行动,加强车联网、微型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领域安全分型的研判与应对,推进相关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手段的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创新实践和解决方案,持续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技术运用的试点示范,2015年以来共遴选项目231个,带动社会投资超过40多亿元。
行业监管体系和能力持续优化,形成了行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测的有效机制。同时,强化网络安全技术手段的建设,建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网络环境的综合治理,着力打造全国诈骗电话的拦截系统,目前日均拦截诈骗电话达到数百万次。
赵志国表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初步构建,印发了《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建设指南》,同时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围绕态势感知监测验证、内生安全、数据保护等方面鼓励、引导社会企事业单位加大工业互联网安全的投入,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产品的研发。2018年至2019年共遴选135个项目,带动社会总投资达到了127.8亿元,有效提升了技术创新转化和应用部署的能力。
加快推进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创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建设,指导园区的发展规划,推动出台配套政策,开展企业入园系列工作。
在加强网络安全队伍能力建设方面,推动部属单位逐步完善网络安全支撑队伍。支持网络安全相关协会联盟和组织等快速发展,建设形成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网络安全企业多方参与的网络安全支撑体系。推动网络安全学科、智库和实验室建设,开展培训认证、竞赛演练,壮大人才队伍,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有序提升。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考虑时,赵志国表示,要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持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政策支持和行业的监管,培育壮大产业市场需求。完善网络安全生态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产业聚集发展,以及加强开放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深化网络安全的融合应用。
来源: 走向智能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