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慧工厂、5G+智慧电力、5G+智慧矿山、5G+智慧钢铁……随着5G与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的不断落地,两者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产业界探索的重要方向,并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意义重大
近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多处提到5G+工业互联网,并鼓励各地组织1-3家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利用5G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
谈到工业互联网,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说:“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它对我们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带来了变革性的发展,不仅带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带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为2.13万亿元,带动新增就业岗位206万个,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将达到3.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1%,带动新增就业岗位255万个。
而5G作为引领我国制造业向工业互联网转型的“发动机”,对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上的技术支撑及融合发展,将有力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5G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5G+工业互联网’对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说。
工信部在解读《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就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问题时表示,从工业互联网发展看,5G可有效满足工业业务苛刻的安全性、传输时延及可靠性要求,支撑工业互联网快速落地。特别是工厂内网改造方面,加快利用5G技术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将有效促进工业互联网内网无线化、扁平化、IP化发展,显著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
“512工程”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
记者注意到,工信部在《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中提出,要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此后其发布的《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再次提出,要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工信部两次发文,强调要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
据了解,“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是指去年11月,工信部印发的《“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方案》提出,到2022年,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5G+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样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据了解,近两年来,我国5G发展不断提速。截至去年5月,在全球20多家企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我国企业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在5G网络建设方面,截至去年12月,全国已开通5G基站12.6万个。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已建成并运行5个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已达11亿,国家、省和企业三级联动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已与12个省进行对接,覆盖企业9.1万家,监测工业互联网平台135个。我国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平均设备连接数正在迈向百万级,处于快速增长期。
5G与工业互联网的加速推进,也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据刘多介绍,“我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应用已逐渐由巡检、监控等外围环节向生产控制、质量检测等生产内部环节延伸,已初步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为引领,鲁豫一带、川渝一带、湘鄂一带积极推进的‘两区三带多点’集群化发展格局。”
此外,在5G技术的推动下,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除汽车、通信与电子制造、机械、电力、轨道交通、航空、化工、家电、钢铁、船舶等制造业行业外,港口、能源等领域也成为“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重点。
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据了解,未来5G应用场景的80%会在工业互联网,5G在工业控制、物流追踪、工业AR、柔性制造等机器人应用场景起着重要支撑作用,5G将进一步打通设计、采购、仓储、物流等环节,使生产更加扁平化、定制化、智能化。
“在5G技术的助力下,正改变着目前很多工厂的传统流水线生产模式。”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5G应用专家任大凯举例说,比如生产一个冰箱,按照工厂原有的生产线需要30道工序,而每款冰箱就算生产需求不同,也要按照流程走完30道工序,这样不仅效率低,还增加了经济成本。
“5G带来的柔性制造改变了这种传统流水线模式,工厂里的智能小车可以根据产品需求来调动工序流程,让产品工艺控制更精准、灵活,解决了各个节点的沟通问题。”任大凯说。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