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电机-2009节能环保高峰论坛

厂商: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
  点击数:1837  发布时间:2009-09-18 09:55
关键词:节能环保

  时间:2009年8月26日

  地点:上海龙之梦丽晶酒店

  演讲嘉宾:

  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先生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先生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上海世博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李光明先生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环境推进本部的本部长蛭田道夫先生

  第一财经日报的总编辑秦朔先生

  主持人:众所周知,今天的世界正是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的蓬勃发展,我们迅速的看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也就是资源的迅速消耗,还有大气、水、我们生活的环境被污染。给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危机。好在政府、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学界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都在提倡节能、环保,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比如说我们的政府部门,无论从机制还是从政策的制定,都给予了可持续发展,给予了环保的倾斜。同时,我们看到科研技能的企业也在大力开发节能。可以说节能、环保这样的词汇,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作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第一财经积极关注环保事业,并和企业和学界联动,不定期的策划相关活动的报道,旨在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和环保的理念。

  王树茂:很高兴今天可以参加这样的会议。因为我们面临一个挑战,就是世界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同样遇到这样一个挑战。随着人类大量使用矿物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室内全球的气温发生变化。两极冰雪的熔化,浮冰的面积,在50年来减少了20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从1300万平方公里,降到1100万平方公里,如果两极的冰块熔化1/10,那么海平面将上升3米,那么上海这个繁华的城市,平均海拔是(2.7米),也就是只要两极的冰熔化1/10,海水就会到这个繁华城市的地面上。在最近的50年,也就是从1950年到59年,然后到90年到99年,每隔10年,重大的洪涝灾害不断增加,从头10年的50次,增加到最后5年的300次。我们中国这些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能源也增长了4%、5%、6%这样的水平。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能源消费赶上美国的水平,要消耗多少呢?我们将会达到150亿标准煤。现在全世界的能源总消耗量是130亿,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人均能耗达到了美国水平,那么全世界的能源都给中国还不够。如果中国的人均汽车达到美国的水平,那么中国现在的汽车量应该是目前25倍。我们想一想这样的情景。我们如何发展,这就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及其重大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发展?我们的生活模式、方式应该怎样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努力?这些及其重大的挑战摆在我们的前面。地球是个大家庭,中华民族要复兴,这些挑战我们必须要迎头赶上,必须做,必须从现在走。所以我想,这次的会,接下来有很多的议题牵涉到这个问题。


  这次,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我们要做共同的努力,我们正从常规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时期,因为,资源在很快的枯竭,发达国家的指标,包括日本、欧盟和美国,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50%,我们国家规定是36%。我们要发展可替代能源,我们要科技创新,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这是一个阳光事业,是成就我们中国最重要的课题。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可以一起讨论,祝大会成功。

  主持人:非常谢谢王树茂先生带来的官方致辞,接下来有请主办方的嘉宾带给我们主办方的致辞,首先有请第一财经日报的总编辑秦朔先生。

  秦朔:各位来宾各位学者大家好,首先代表第一财经向各位的光临,为大家接下来为我们做的精采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300、400年来,人类一直在发动一场战争,这个被征服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在全球来看,最近的几十年里面,尤其是在最近的十几年里面,关于简物质化,我们过去是比谁的物质化程度高。而现在,简物质化成为一个潮流。最近大家读到一本书,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这样的一个世界是平的,所以在某一个区域发生的问题,一定会在这样一个平的世界里面影响着他的灵魂、影响着他周边的区域。所以,对全球环境、能源、资源的关切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命题。在物质化的过程中,在我们支付越来越多生态的赤字,人类在不断的反省过去的增长模式。我们发现,我们不能只是一直想前,我们还要看看我们深厚,看看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不仅仅是比着谁往前,我们同样要看谁的基础会更可持续和稳固。我们也不能只是向前,我们要往上看看我们的天空,看看我们的空气,看看我们的土壤、我们的空气、我们的地下水,我们还要看看我们的左邻右舍,看到在经济外,还有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生命价值的省思。我们不能往前、往外发展,我们还要考虑内深人文许许多多的价值。21世纪虽然是人类面临重大挑战的世纪,但是也是人类开始摆脱单向发展模式,开始直面越来越显性化的挑战和代价,从而探讨一个更持久的新的发展模式的世纪。过去,我们经常说我们面对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现在有识之士观察到,现在我们面临的机遇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巨大。上海在明年就要举办世博会,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城市化、工业化,是否可以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想这并不是一个问号或者是我们找到答案的感叹号,这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号,需要社会方方面面深思、寻找答案。

  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先率一步更率一筹,简无纸化、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潮流。在这样的潮流中,我们也深刻的认识到未来是我们在今天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一种必然的宿命。我们也认识到,绿色的革命,不仅仅是我们被动的迎接环境的挑战,本身也包含了很多新的发展商机。

    最后,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只有负责任的商业才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愿我们方方面面的人士共同努力,使得我们的未来不仅是繁荣的,而且是负责的。

    谢谢大家!

  主持人:欢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蛭田道夫:大家好,我是环境推进本部的本部长蛭田道夫。首先感谢主办方第一财经日报和同济大学,以及各位对我们举办的节能环保高峰论坛的支持、参与,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气候变换,资源枯竭,地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从去年开始,由于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非常严峻,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改变,我们必须要认真做好环保工作。对企业而言,开展环保工作有四点是最重要的。第一点是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环境的活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二点是提高经营实力,改善体制。只有以更少的资源、能源进行生产,才可以真正的提高生产的效益。第三是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技术,这样就可以通过提高竞争力实现对社会的贡献。最后第四点,也这一点也特别重要,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从这样的工作当中感受到价值,得到心灵的满足。这不仅是我们公司员工要享有的,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我们集团公司认识到社会的变化,为了实现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的目标,在07年制定了环境展望2021计划。按照环境展望2021计划,2021年我们将在整个集团和全球开展活动,削减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产品使用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推进3R工作。通过这次的高峰论坛,希望我们的环境理念可以得到大家的理解,并就各个环节技术和各位专家进行讨论,为中国的节能环保事业和精致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进行节能、环保的理念下,为了推进节能环保工作的展开,我们会播下技术的种子,我们也希望和大家一起把它培育成苍天大树。

    最后,再次为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做出贡献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今天主题演讲的部分了。

  首先,有请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为大家演讲,题目是《绿色革命中的胡萝卜和大棒》。

  王树茂:具体的讲,如何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国务院在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做了安排,这个我就不具体讲了,总的是采取以下十二项主题措施。

    我们说,无论哪个专家和哪个节能服务企业,到一个企业中去,那么可能而且一定能找到大量的经济上可行,而且地区环境和全县环境效益都很好的节能项目,也就是由于能源浪费,能源费用大量的像流水一般的在流掉。如果一个企业,一个水龙头跑了水,企业的领导就会说立刻把水龙头堵上,可是一个企业大量由于浪费能源、金钱在流失,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视若无睹。为什么?我们说,节能的特点,本来就有很高的回报和环境效益。我们根据66年前375个项目的统计和66年后的1000多个项目实际统计,这些节能项目的特点是规模一般50到5000万间,平均每年1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平均投资2000元。投资回收期一般都在半年到五年,平均是2年或者2年多一些。按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年、2、3年的项目累计,内部收益率是99.9%、49%和31%,每年1吨标煤节能能力平均投资2000元左右,按寿命期10年,投资成本资本利率按10%计算,静态回收期分别是1年和3年的项目,节约1元能源费用的成本分别是0.13元、0.27元和0.40元。如此好的经济效益,为什么在那里视若无睹?

    我们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的投资都是赌回报,也就是回报是驱动力。节能项目的回报比较高,市场驱动力比较大,比其他的项目大得多。为什么大量的项目没有被实施呢?其原因就是存在着特殊的障碍,也就是节能的市场障碍。障碍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三大障碍是认识障碍、技术障碍和融资障碍。我们把政府的政策比作是“大棒”,把政府的奖励比作“胡萝卜”,那么大棒加胡萝卜,事情就解决了吗?不!我们来看,如果企业面临着认识障碍、技术障碍、融资障碍,你“大棒”不管甜,如果企业没有越过这三个障碍的话,你大棒再狠,胡萝卜再甜,照样过不去,这就是我的观点。我们必须是大棒加胡萝卜,还要加帮助,也就是要搭建三条桥梁工程,让他们能够过去。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很可能我们的很多事情都流于空谈。现在,我们面临着如此大的挑战,我们不能再空谈了,要搭建三个桥梁工程。

    我们说第一个,认识障碍。我不想多讲,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企业的负责人,特别是一把手。我曾经有一次在400、500人的大会上演讲,会后有人告诉我,王主任,你的报告非常有说服力,但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