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先助一臂之力?
玉米制备汽油争议再起、青海光伏项目招标再出低价、“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即将出台……仿佛突然之间,关于能源的种种话题,近期就这么一下子堆到了面前。其中,煤炭储量世界前列的中国正式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尤其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以往预言般的能源危机,已然并不遥远。
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么检视一下新能源,尤其是风力、光伏与生物质能的发展现状,谁能最先助常规能源一臂之力?
风电:领跑须解后顾之忧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风电目前站在了领跑的位置。
“从市场角度来说,风力发电肯定先走一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这是由市场和技术成熟度所决定的。“目前风能发电的技术较成熟,风力发电的上网电价(0.51—0.61元/千瓦时)相对别的新能源发电较低,规模也较大。”
目前,中国可开发的风力资源大概有12亿千瓦,可利用的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96%以上,近海风能资源容量约7.5亿千瓦。中国风能市场从2003年开始推进市场化运营,经过7年的高速发展,陆上风能已经全面开发,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产业基地争相上马。在风能资源最丰富的西北、东北地区,风电项目已经拓展到二三级城市。
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海上风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丰富的近海风资源以及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紧缺状况的市场潜力,又给风电提供了另一片更广阔的舞台。
然而,并网的难题一日得不到解决,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的大片空白得不到填补,风电这身“黄色领骑衫”便始终穿不踏实。
由于间歇性与不稳定性,导致电能质量较差,需要大容量电网来调节,风电被电力部门戏称为“垃圾电”。而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恰多处于中国西北等偏远地区。当地对于电力的需求较小,电网脆弱,建设滞后。尽管谁都明白智能电网的发展能够解决这个后顾之忧,但一日千里乃至有些大干快上的风电行业,等得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