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陈丹 张梦然)由科技日报社组织,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以及本报读者参与评选的2010“福田汽车杯”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今天揭晓。
2010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是(按发生时间顺序):
一、量子效应可见于宏观物体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3月17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科学家利用遵守量子力学法则的超导电路,首次成功地将一个用半导体材料制作的裸眼可见的微小“量子鼓”置于量子状态,即让它处于动和不动的叠加状态。这表明,量子效应不但适用于原子,还可用于宏观物体,该研究结果对物理学的发展和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美俄科学家合成第117号元素
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与美国同行4月7日宣布,他们成功合成了一种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元素,它可能就是科学家一直寻找的第117号元素(ununseptium)。新元素的出现有助于证实超重“稳定岛”的存在,从而支持理论界长期以来的假设:新合成的元素会越来越重,亦会变得更加稳定。
三、深空探测飞船扬起“太阳帆”
日本当地时间5月21日,世界首艘依靠太阳光能驱动而非传统意义上使用燃料助推的深空太阳帆动力飞船“伊卡洛斯”号(Ikaros)发射升空,并于6月11日成功张开了其14米见方的帆。由于之前类似的尝试均告失败,此番成功扬帆,无疑将是人类太空探索的一场革命。
四、人造细胞在实验室诞生
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研究小组5月21日宣称,他们制造出首个完全被人造基因组控制的人造细胞。人造生命的梦想似乎在接近现实,但专家指出这仅仅只是模拟生命。如果合成生物学研究能够加以有效规范和监管,未来可以帮助制造出新型生物燃料,并能加快针对特定季节传播的流感病毒疫苗的研发进度。
五、首架纯生物燃料驱动飞机试飞
6月8日,世界首架纯生物燃料驱动飞机“新一代钻石DA42”完成首飞。其100%采用海藻生物燃料作为动力,这首次证明了生物燃料技术完全可以独立为飞机的飞行提供能量。
六、人类皮肤细胞直接转化成血液细胞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11月7日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绕过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这一中间环节,首次直接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化成血液细胞。新方法对于理解细胞分化及再生医学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七、LHC重现迷你“宇宙大爆炸”
继9月份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CMS(紧凑缪子线圈)探测器再现大爆炸后瞬间状态之后,科学家又于11月8日在另一台探测器ALICE(大型离子对撞机)中让铅离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对撞,创造出了迷你版的“宇宙大爆炸”,产生了“零流动力”的夸克与胶子。此次成果将用于解释137亿年前宇宙诞生之初的物质形成过程,解答粒子物理学领域的许多关键问题。
八、“天河一号”登全球超级计算机榜首
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11月14日在美国公布,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2570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成为世界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这是来自欧美日之外国家的超级计算机首次登上榜首位置。
九、反氢原子存在时间达到0.17秒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11月1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借助特殊的磁场,他们首次成功地使被捕获的反氢原子存在了“较长时间”——约0.17秒,从而将反物质的存活时间从之前的百万分之一秒量级提高到十分之一秒量级,为使用科学仪器深入观测和分析反物质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该项研究成果意味着科学家离最终揭开宇宙中反物质的奥秘更近了一步。
十、集光电纳米器件于一体的新芯片问世
IBM公司12月2日在日本东京发布了集电子和光子纳米器件于一体的新芯片,可使计算机芯片之间通过光脉冲而不是电子信号进行通讯。科学家有望据此研制出比传统芯片更小、更快、能耗更低的芯片,为研发媲美人脑的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