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2011:新能源之新发展

作者:梁秀暻
  点击数:1967  发布时间:2011-05-27 14:55
关键词:新能源

    截止到目前,国务院已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在建机组达25台,装机总量为2773万千瓦,中国是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业内人士预测:“在2011年信贷收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下,国家会重点扶持新兴产业,核电就是其中之一。2011年可能会出台一些核电方面的税收优惠、信贷优惠等政策。”

    近几年, 中国加快了核电发展步伐,组建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最新的消息显示,中国核工业集团实现了对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这项技术突破,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同时,2010年10月24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安全级数字化控制平台研制成果在京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核电站“神经中枢”——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领域的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一举打破了长久以来只有国外公司涉猎的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技术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也为我国核电的发展鼓舞了士气。

    因此,在2011年,随着风能增速的减慢以及欧洲太阳能光伏市场的缩减,极有可能使得核电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黑马”。
 

    自动化技术 助力新能源

    无论是风电、核电还是光伏发电,要想实现发展,从根本上掌握核心技术,都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有力支撑。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掌握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就是要积极研发自动化技术在新能源产业的应用。

    自动化产品永远离不开稳定、可靠、安全,新能源对自动化产品的要求更是苛刻。基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环境与应用的特殊性,应用于新能源的自动化产品更多的要考虑是否适用于无人或少人维护的发电站,以及特殊环境如潮湿等防腐蚀的特别设计。这对产品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行业中,很多关键设备的核心自动化技术依然牢牢地被跨国公司所掌握,所以摆在面前的现实是:如果国内企业不能自主研发,那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很难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国内的自动化企业不应只是把新能源作为“投资、发财”的一种途径,而是应该将其上升为国家安全建设的层次,只有这些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利益的产业真正实现自主发,才能使我国在国际地位中更加“理直气壮”。


    新能源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最初在国内的兴起到现在逐渐实现产业化,我国新能源产业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无数国人为之而不懈地努力着,但却总有那么一丝遗憾和无奈徘徊在心间。尽管我国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但却始终无法摆脱“无市场”的尴尬。很多光伏、风电站建立了,电却无法输送出去,电可以输送了,却还没有明确电价,这些都重重地打击了国人发展新能源的信心和激情,转而将新能源产业制造的成本留在国内,将应用市场走向国外。大家都在拼命地将“并网问题”无限放大,但其实仔细思考一下,并网问题真的是制约国内新能源发展的本质和根源问题吗?或许我们更加需要的是一个健全的管理协调机制和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

    摘自《自动化博览》第二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