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工业报
“无论是产值还是利润,20%以上的增长速度并不算慢。但为什么行业内都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呢?”
2012年3月9日,在由中国机床总公司召开的第十一届CIMES(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说:“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机械工业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2011年这一态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就是增长速度出现较大回落,其中效益增幅回落更大。因此与此前若干年内更高的增长速度相比,去年增速的回落、尤其是利润增幅的大幅回落,还是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数据的背后
在蔡惟慈看来,机械行业长期高速增长后,现在增速有所回落是好事。
“这无疑是给全行业发出了一个信号,同时也给了我们一副清醒剂。那就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中国经济总量高速增长时期已逐渐过去,今后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由重‘量’向更为重‘质’的转变趋势。”
而在中国机械工业中,机床行业位居“母机”行业的特殊地位,其客户大部分来源于机械工业的各类企业;同时,其水平也对机械工业中各行各业的升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机床行业的发展既取决于中国机械全行业总体发展形势,同时又影响着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与中国机械全行业的形势相比,机床行业去年的形势变化和面临的矛盾都更为突出。“十五”和“十一五”的十年中,中国机床行业实现了持续超高速发展,一直到2011年上半年,需求仍很旺盛,绝大多数机床企业都处于产销两旺的亢奋状态之中。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需求增势明显趋缓,新增订单剧烈下滑,经济效益状况逐渐趋于严峻,利润率持续下降。尽管有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垫了底,去年全年中国机床工业总产值增速仍由年初的近39%回落到年末的32.5%;实现利润增速由年初的57.5%剧降至年末的29.8%。
可见,去年中国机床行业的形势变化是很剧烈的。
在这一背景下,2011年下半年以后国内不少机床企业开始为订单而焦虑,更有少数机床企业已出现亏损。这在2011年上半年之前是很少见的。
如果仅从这一方面看,似乎需求不足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但另一组数据告诉我们:需求形势的趋冷并不是惟一问题,出问题的还有中国机床行业自身的不足在起作用。那就是:中国机床行业的产品结构不适应用户的需求。
蔡惟慈说的数据就是,2011年中国机床行业的进口额高达207亿美元。相比于出口为73亿美元,进出口逆差高达134亿美元。
由此,他得出的判断是,中国机床工具产品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国内机床企业无法充分满足而已,如果能做到进出口基本平衡,中国机床工业去年就完全可以再增加13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千亿元)的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