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治疗参数后,医疗设备就能自动选择光源及治疗程序,在患者脸上治疗雀斑。这一幕,并非出现在科幻电影里,而是在武大人民医院近日一场现场治疗演示上。
据介绍,这台设备价值300多万元,是中南地区引进的首台大型激光美容设备,有机控和手控两种操作方式。手控由医生设定参数和治疗程序,进行操作。机控则依据预先设定5个治疗程序、200多个治疗参数,让设备自行针对病人肤质、部位,选用脉冲光源和照射强度开展治疗,“就像使用数码相机一样简单”。
闻听此言,市民李先生惊问:莫非靠这个机器,我也能去当医生治病? 对此疑问,武大人民医院整形美容中心余墨声教授当即表示不赞同,他指出:“傻瓜化”医疗器械,操作的确更简单,但“医生的前期诊断、中间操作等相当重要。”他举例说,激光美容一般有几个疗程,如果患者接受一次疗程照射后局部皮肤有变化,就需要医生灵活调整参数,否则易损害健康。
记者走访武大中南、省肿瘤等医院,发现大型智能化医疗设备(如肿瘤放化疗装置等)的引进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应用病情分析软件和预先疗程设计,其操作也堪称“傻瓜化”,但医生均表示“操作不敢大意”。 武大人民医院肿瘤诊疗中心副主任戈伟称,放化疗中,患者体位有些许移动,临时有照射强度或量的变化(比如因患者难以承受等),都需要医生调整应变。这期间若过分依赖设备,很易导致医疗事故,“傻瓜设备对医生的考验更大”。
摘自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