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企业遭遇技术品牌“双贫血”

  点击数:392  发布时间:2005-11-28 10:16
关键词:医疗

这是一个让业内人士心痛的对比:我国医疗设备市场近年来增速迅猛、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可我国目前医疗设备工业总产值仅占全球总量的2%左右。我国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医疗设备市场,可我国医疗设备企业多年来持续低迷、成长乏力,在洋品牌挤压下步履维艰,正遭遇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双重缺失的“贫血”状态。

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医疗设备市场年增速都将达到14%左右,高端医疗设备销售增速将高达20%以上。一些专家预计,今年我国医疗设备产业销售额将达400亿元以上,医疗设备市场容量将达到500亿元至550亿元。
市场前景如此广阔,可我国医疗设备企业却生存艰难,外资、合资企业成了国内医疗设备行业主力军。统计表明,在国内医疗设备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占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
11月24日,参加“中国医疗设备企业现状与出路”研讨会的有关专家以医疗检验设备为例给记者作了进一步的说明。由于技术原因,我国大型医疗检验设备大多使用欧美产品,很多国内公司仅以代理销售方式与外国制造商合作。“这种合作关系既不掌握核心技术,又不拥有品牌产权,无论是供货、价格、合作条件还是代理资格等,都受制于外商,对我国企业极其不利。一些代理商为追求业务稳定及合作关系的延续,迁就一些外商的不合理要求,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我国医疗设备企业在产业链低端相互竞争。“我国医疗设备产业起步晚、规模小、投资分散,市场占有率低,正处于成长阶段,难以和世界重量级选手抗衡。”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令人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医疗设备企业纷纷走上了艰难而富有成效的突围之路,或是大幅提高研发费用,或是不惜重金收购技术和品牌。记者从“中国医疗设备企业现状与出路”研讨会上获悉:我国最大的酶免设备服务商深圳赛勒公司,以中国市场份额、销售渠道和现金等资源,通过股权置换及收购部分股权,一举成为世界顶级医疗设备公司瑞士XIRIL公司的大股东,从而完成了由经销商向全方位、一体化的实验室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的转变。
摘自慧聪网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