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该如何应对欧盟WEEE指令

  点击数:350  发布时间:2005-08-20 12:52
关键词:医疗

  8月13日,欧盟正式开始实施《关于废弃电气电子设备指令》(WEEE)。该指令要求,今后欧盟市场流通的电器生产商,必须承担支付报废产品回收费用。而在明年7月1日,更为严格的《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将开始实施,要求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器不得含有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PBDE)和聚溴联苯(PBB)等6种有害物质。这两项绿色环保指令给上海电子行业出了一道不得不回答的难题。

  在WEEE指令中,纳入回收废弃物的电子电气产品有10大类,145种;ROHS指令则规定了8大类、123种电子产品,涵盖200多个海关税号。常见的产品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电视机、DVD、电脑、医疗器械、照明设备等。这些产品大多属于强势出口产品,科技含量高,出口增长迅速。

  这两项绿色指令无疑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构筑的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世界电子制造业大国的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份来自上海电子制造行业协会的资料显示:我国属于两项指令范围内的产品出口额占总额的70%。两项指令实施后,我国对欧盟出口额将减少30-50%。目前,上海涉及欧盟贸易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超过200家,而与之相关的元器件、零组件生产供应企业超过1500家,80%以上为中小企业,约15万人在这些企业中工作。

  资料指出了两项指令迫使中国电子产品成本上升的因素:垃圾电子产品处理费用为每件20-50欧元;有害物质检测每个样本135-165美元,数据库使用每年1200-2000美元。此外,采用无害物质生产新技术也将是一个沉重负担,一项无铅转换工艺将增加企业成本10%。以上因素相加后,电子产品出口价格将上升15%-20%。

  上海电子制造行业协会秘书长侯允智告诉记者,电子制造行业的终端通常是一些规模较大的整机装配出口企业,他们肯定将对上游供应链进行整合,那些不能具备绿色生产工艺的配套企业将面临出局。预计届时上海电子配套企业中将有1/4被淘汰。

  电子制造行业协会的企业主要是电子行业中中游产品的生产企业。根据这一背景,协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推进企业产品无铅化的行动上,以应对欧盟绿色指令。去年,协会成立了SMT(表面贴装与工艺)专业委员会。去年11月,协会与上海交大、日本大阪产业科学研究院合作,邀请日本专家来沪举办了无铅化专题演讲。“当时整个教室都挤满了听众,有些人不得不坐在了过道里。”回想起当时场景,侯允智十分感慨。

  “协会主要的工作是组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培训,下一步就要看企业了。”协会副秘书长朱伟民告诉记者。一家名为上广联电子的上海企业在协会指导下,在今年上半年开展了无铅化工作,这为企业赢得十多家跨国公司的采购合同。然而,这样的企业在上海并不多,完成了无铅化生产的企业多为独资或合资。

  侯允智认为,上海的电子行业总体上处于实施生产无铅化的准备阶段。除了行业协会的努力外,包括政府、其他相关行业协会也应当给予帮助。他举了香港的例子,“香港政府积极推动香港电子商会成立‘绿色制造产业联盟’,鼓励小企业进行无害化改造,政府还派出专员进入该联盟,及时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上海也应该成立类似的组织,只要企业能通过无害化生产资质认定,就可以被认为是绿色电子企业,可以获得出口机会。”

  在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欧盟的绿色指令代表了未来电子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而含有有害物质的电子产品最终将被淘汰。上海,乃至中国的电子行业在遭遇困境的同时,也拥有了一个机会。无害化生产将遴选出适合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电子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上的更新,不但有助于保护我们的环境,也提升了电子行业整体的科技水平和能级。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