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船承运人活跃
2005年美国无船经营人获得可以与托运人签订服务合同的特权,而这项特权曾被1998年的远洋运输改革法案所否定。2004年10月27日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允许无船承运人(NVOCC)和托运人之间签订保密合同。这项法律的出台是过去两年中联合包裹服务(UPS)、联邦快递(FedEx)、BAX全球、美国全国工业运输联盟和运输中间商协会联合努力斡旋的结果。预定从2005年2月份起,无船承运人将根据远洋运输改革法的以外规则获得可供自己签订服务合同的工作平台,迅速开展工作,急于以自己的货物与集装箱运输航线承运人展开竞争的大型托运人签订服务合同。而在以往,绝大多数美国贸易界中的无船承运人只能在一旁看着远洋承运人与托运人签订合同。
根据美国物流专家估计,一开始不会出现托运人蜂拥而至寻找无船承运人签订服务合同,不愿意急于与无船承运人发生新关系的不少托运人还会等着瞧一段时期,被刚刚获得签订服务合同特权的无船承运人弄得有些头晕的远洋集装箱班轮公司一定会通过其竞争性的合同战略与无船承运人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根据美国传统的远洋运输改革法所规定的运价操作规范,中小型无船承运人在2005年将有新的发展。
强化口岸安全
2005年将开始新一轮的旨在防止恐怖分子,走私分子或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偷运入境的强化安全工作,进口商和运输提供商在过去的时间内已经从美国国土安全部所强制执行的加强海运法规和预防生化恐怖活动中得到有力的保护。尤其是在2004年,国土安全部及其美国海关总署已经出台和执行比过去两年多得多的新的反恐安全法规,继续强化执行货物安全政策及其海关安全监管规范,其中包括在具体执行中必须有其它国家海关当局和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的集装箱安全倡议。
随着布什总统的连任,美国国土安全部及其美国海关总署的官员们不会像以前那样神经紧张地在新安全法规上新出花样,必然会在集装箱运输、航空运输和边境口岸安全方面出台更加合情合理、相互密切配合的安全措施。美国海关总署正在研究海关——贸易合伙反恐规划执行过程中有关托运人的种种问题,决定增强透明度。预计规划在2005年的第一季度内实施。规定要求在所有的进口远洋集装箱上使用防篡改机械式封条,承运人必须在装船港确保这些封条安装到位和完好无损。预计2005年下半年将大规模推广。
集装箱安全倡议的执行范围也将继续扩大,预计到2005年年底,专门负责检查嫌疑集装箱的美国工作人员驻外港口将从2004年底的32家增加到2005年底的40家。同时,美国海关总署将增加其工作人员,增加与参加集装箱倡议的外国港口海关当局的关系。
船级社面临挑战
船级社所检验合格的某些船舶结果证明不适航将继续成为法律诉讼的目标。目前全世界的海事律师正在关注西班牙在美国纽约的联邦法院诉美国海事局的案例进展情况。法官预定在2006年1月份开庭审理此案,给案件的各方当事人有一年的时间完成专业性取证工作。美国海事局认为西班牙新政府有可能撤诉。但是从来自西班牙的媒体报道说,由美国海事局船级社检验合格的“威望”油轮年前在西班牙沿海折断沉没,造成大面积恶性海洋污染事件促使西班牙公众要求美国政府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不少公众要求美国海事局船级社负责赔偿。随着开庭审理日期的临近,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宣判结果很可能是犯有过失的船级社被罚款。船级社检验船舶的工作将变得更加艰难。
美国最高法院将在2005年开庭审理的另一场海事官司是针对英国劳埃氏船级社,该船级社被控在给船体长度为900英尺的“卡拉”号(Carla)集装箱船检过程中忽视该轮船体中部存在严重焊接裂缝, 因此该船级社要为这艘“卡拉”(Carla)号集装箱货轮在大风浪中沉没的海难事故负责。
集装箱运输仍然拥挤
2005年的美国公路、铁路和港口的集装箱运输拥挤现象仍然向竭尽全力提高货运效率的托运人提出严峻的挑战。目前美国包括港口在内的货运系统已经迅速趋向饱和状态。美国进口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其增速超过原先的预测,预计到2020年美国的进口货运量与目前同比翻一番,其中美国-亚洲贸易量增长速度更快。这就是说目前已经遇到困难的美国货运系统今后的日子更加不好过。
远洋承运人和铁路运输经营人正在积极增添运力设备,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运输服务需求量。2004年美国进口货物量出乎意料的突发增长让火车头、车皮和铁路员工在数量和技术上都不足,美国铁路运输系统措手不及,仅在2004年11月份,美国铁路集装箱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与2003年同比增长9.8 %,再加上过去几年大批铁路员工退休,新工人招聘和培训严重不足。不过美国铁路运输系统在2004年下半年采取积极措施,亡羊补牢,大批招聘和培训铁路员工,增添铁路运输设备,即使运量继续增加,估计2005年美国铁路集装箱运量与2004年同比增长10%,因此2005年的拥堵现象尽管继续存在,但是不会像2004年那样严重。
当前美国集装箱运输瓶颈所在是港口和超负荷的公路运输,在交通高峰时,经常排长队的集装箱卡车进出港口集装箱码头分别要用好几个小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与集装箱码头快速装卸机制相匹配的集装箱卡车的调配、跟踪和装卸的技术设备系统和管理系统。此外,集装箱卡车公司在过去一年内并没有像远洋承运人和铁路运输公司那样积极投资,添置卡车,而且不少美国集装箱卡车公司一时聘请不到足够多的驾驶员。
由于长期忽视交通运输等历史原因而欠帐太多的美国港口、铁路、公路运输系统在完全解决其基础设施、设备、驾驶员、管理员和操作员人力资源不足等基本问题之前,美国国内的集装箱运输拥堵现象将继续存在,货运耽搁将会频繁发生。据美国联邦公路总署(the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2005年1月份的估计,美国必须在2020年之前,连续每年平均投资760亿美元更新和扩建高速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要另外每年平均花费1,060亿美元维护保养高速公路和桥梁的正常运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美国道路交通拥堵的严重问题。
看好集装箱市场
目前,世界海运市场业内人士所关心的不是2005年的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强劲走势是否继续的问题,而是从2004年以来越来越强劲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走势将在其下一次周期性低谷来临之际究竟能够维持多久?
至少在2005年期间不会出现人们谈虎色变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周期性低谷,集装箱贸易运输将会继续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美国西海岸、亚洲,尤其是中国的集装箱港口的吞吐量将继续上升,运力也同时偏紧,严重影响集装箱班轮公司把其经济效益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但是十分看好供求前景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却在非常自信地推出新一轮的集装箱费率的增长势头,即使运量不高的大西洋集装箱贸易航线也在那里凑热闹,提高其集装箱运价,其中一部分用于弥补港口使用费、燃料油、船舶租金等费用的增长。
但是国际集装箱贸易运输的东西向航线的供求关键仍然是被国际专家所称道的“中国因素”和外部制造业在中国的发展。现在有不少国内外经济专家一直在发出警告,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快,言下之意是把中国经济与所谓的“泡沫”现象联系起来,但是他们皆苦于找不到,更看不到当前中国突出的贸易发展速度有迅速放慢的任何迹象。因为中国正在大幅度改变包括货物运输种类在内的集装箱运输性质,国际经济专家仅仅靠理论推断来预测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无济于事的,再说所谓“国内生产总值(GDP)”并非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集装箱贸易的增长速度并不完全一致。不少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曾经预言,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长率相当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2.5倍,而事实是接近4倍,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由于纺织品配额的撤销,2005年中国的出口量将继续快速增长,据美国《美国托运人》预计,亚洲-欧洲集装箱贸易量2005年增长率为12%-15%,即使一些消费国家,甚至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也不会妨碍2005年国际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速度。
但是国际经济学家却发现难以预测目前还在进行之中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强劲发展趋势还将持续多久。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国际集装箱运输专家敢于“笨鸟先飞”。加拿大太平洋航运公司(CP Ships)的资深董事长雷麦尔斯(Ray Miles)指出,目前被称为集装箱班轮公司黄金时代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强劲发展趋势将在2006年内结束,所谓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周期性低谷随即出现。他的理由是,到2006年的集装箱船舶运力将继续向上攀升14%,而2006年世界范围内集装箱货运量仅仅增长8%。
船舶经营人和船东创新纪录的船舶订造单中的集装箱船舶运力相当于目前世界集装箱船队运力的45%,这些船舶将在今后4年内全部交付使用。如此多的集装箱船舶是根据目前集装箱货运量猛增,集装箱船舶运力严重偏紧形势做出的。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仅仅3年内,世界集装箱船队中单船运力超过4,0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舶艘数将增加78%,其总运力达到470万标准箱。大型集装箱船舶运力将在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上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现象。
但是2005年对于绝大多数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来讲仍然是一个大把大把赚钱的一年,即使经营管理再差劲的集装箱运输公司也会赚钱,因此估计很少有集装箱班轮公司在2005年破产,拍卖和被并购,至于2006年是否如此平静?到时候就会明白了。
公海恐怖活动将更猖狂
据美国安全专家安尼-库林(Anne Korin)的预测,在2005年可能会出现恐怖武装分子暴力劫持集装箱船舶和远洋客轮的阴谋活动,或者在船舶来往频繁的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中东地区的霍尔木兹海峡等狭窄航道炸毁油轮。美国安全专家早在2004年年底就发出警告,国际恐怖分子一直在策划在集装箱内藏匿“脏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通过集装箱船舶运送到港口,再混入集装箱卡车队,输送到城市内引爆。一旦发生如此严重的突发事件,国际集装箱运输,乃至国际经济的发展势头将会从整体上受到严重的打击。美国国土安全部也拿不出任何灵丹妙药来彻底阻止无孔不入的恐怖分子的袭击,也无法从根本上确保2005年比2004年更加安全和美好,如果有办法的话,那么就是从物流安全保卫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只集装箱,每一个有关人员的自身职责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