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05年工作要点

  点击数:1333  发布时间:2005-03-07 12:04
关键词:电力

 

 

    一、总体要求

 

    2005年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完成“十五”计划、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中电联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电联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和四届一次理事会议的精神和各项任务,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坚定不移地按市场化原则巩固提高、规范发展,坚定不移地坚持民主科学办会,实现优质服务,为促进电力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05年中电联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全体干部职工必须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紧紧抓住提高服务能力这个主题,着力抓好各项标志性工作和各项重点工作,着力抓好以市场化原则创新服务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人才建设,努力实现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提高本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各项工作优质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中电联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开创中电联工作的新局面。

 

    二、重点工作

 

    1、着力研究经济运行和电力供需形势,为电力企业争取更快更好的发展环境。

 

    认真做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定期发布行业信息。准确把握电力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预警和应对的政策建议,高质量完成《2004年供需分析和2005年供需预测及电力改革发展的若干建议》的报告。举办好2005年经济形势预测会。进一步完善统计体系,抓紧做好电力行业统计信息库的方案设计。加强与政府、社会机构和其他行业组织的合作和信息沟通,认真研究国家、地方、行业、发电、电网、煤炭、运输、用户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关系,及时对经济运行和供需形势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各方对电力企业的支持。

 

    2、加强电力产业政策的研究,认真开展环保与资源节约工作,大力推进电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实际行动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高标准完成发改委委托《电力工业发展产业政策》的制定工作。继续深化对电力“十一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理清在发展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电力环保和资源节约工作的新思路,高水平完成电力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及《现有火电厂二氧化硫“十一五”治理规划研究》、《社会节电规划研究》等,促进现有火电厂烟气脱硫的电价出台。以电力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题,策划并举办第二届“中国电力论坛”。

 

    3、积极促进建立煤电运平衡机制,推动形成稳定的电煤市场。

 

    要将电煤问题作为事关行业利益、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要花大力充分运用协会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指导、协调、联合、沟通、制订策略的作用,协助政府认真扎实做好电煤的协调工作。积极向政府反映电力企业的诉求和中电联的建议。尽快建立和政府、煤电运行业之间、电力企业之间的高层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建立煤电运平衡的长效机制。切实抓紧做好煤电运及煤电价格联动中重点问题的分析研究和政策建议,全力维护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和提供煤炭市场的变化情况,为政府和电力企业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4、坚定不移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和电力法制建设。

 

    在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和电监会的领导下,继续积极参与并完成政府委托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关工作。继续参与电力市场建设。参与电力主辅分离改革,重点研究主辅分离改革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扎实开展农电体制改革和“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实施规划的研究。组织力量认真抓好对欧洲电力市场运作模式、机制的研究。积极参与电力工业的法律体系建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草案)》、《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工作。对国务院新的《水资源费征收办法》和《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收费标准》等提出建议。密切关注改革中的新动向,注重研究改革中的新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垄断,维护公平竞争,维护电力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电力行业的共同利益。

   

    三、进一步提高各项专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可靠性管理工作要继续加强完善体系建设,不断拓宽管理范围。结合可靠性中心成立20周年,精心组织2005年可靠性指标的发布工作。建立健全新组建的中小型电力企业可靠性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建立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细化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可靠性数据和可靠性管理方法的应用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可靠性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推出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的新可靠性标准及评价体系。积极开展电网可靠性统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逐步开展风电和燃机发电设备的可靠性统计评价工作。在发电企业积极开展可靠性与经济性关系的研究,将电力可靠性工作推向电力生产各环节和各层面。

 

    ――标准化工作要坚持“政府推动、行业管理、企业参与、适应市场、突出重点、国际接轨”的工作方针,重点做好政府委托课题和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继续认真扎实抓好“三个100项”标准(即发布100项,计划100项、准备100项)的任务。着力做好电力工业“十一五”高技术产业规划编制的品牌项目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修订。加强电力企业标准化指导工作的力度,推动电力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步伐。完善电力标准技术体系和电力标准化法规体系,进一步提高电力标准水平。加大采标力度,全面推进与国际接轨。完善电力行业锅炉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技经工作要适应电力工业新的管理体制要求,逐步建立层次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体系。编制并颁布实施《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协助政府部门研究确定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办法,探讨更加合理的造价计价方法。修订完成《电力工程建设概算定额》,继续做好定额体系的补充、完善工作。修订并颁布实施《火电、送变电工程建设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完成电力工程造价信息网的建设并正式上网运行,逐步实现对工程量、定额以及价格信息的资源共享。

 

    ――教育培训工作要继续推动电力企业一线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向国际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企业主导、政府指导下,通过行业规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认证,加强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加快师资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认真扎实地做好电力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通过试点创造条件,逐步开展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认证。积极探索建立高校人才交流信息网和电力生产运行技术人员的从业资格认证的研究工作。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技能鉴定工作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系,加强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力争完成1020个国家职业标准的编制任务。认真做好高级技师鉴定评审。建立健全全国电力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检查巡视制度。完成农网配电营业工等12个新增职业指导书(试题库)的编纂工作,完成农电县职工竞争上岗考试命题工作。进一步拓展鉴定领域,扩大鉴定规模,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科技服务工作要发挥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独特优势,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开辟新的服务领域。认真扎实做好各类技术交流协作会(网)的建设和会员服务工作的品牌项目。规范开展电力行业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工作,抓紧建立“鉴定-平台-推广”一条龙项目推广流程,加大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深入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在解决电力企业有关专业技术难题的咨询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筹备并举办好亚太电协第18届技术委员会会议,做好亚太电协秘书处的交接工作以及赴印度参加亚太电协CEO会议的组织工作。要抓紧建立和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电力行业协会的联系,进一步健全和这些国家、地区有代表性的电力公司的联系,研究建立有效的合作交流机制。要适应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服务的领域和范围。继续举办好“国际供用电专业设备展览会”、“第5届国际电力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电力仪表展览会”以及输配电技术国际会议。

 

    ――积极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工作。研究电力企业如何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企业管理,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评价工作,评审表彰电力行业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做好管理创新成果、电力行业质量管理奖等评审和成果推广工作。根据会员需要,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工作,组织专家学者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事务和企业管理咨询服务。

 

    ――巩固完善年金管理试点工作。在进一步做好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资金的规范运作。加大与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的力度,争取取得市场准入资格。

 

    ――各分会要进一步发挥在电力行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各分会要在其职责范围内开展更具行业和专业特点的活动,帮助会员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分会工作要纳入中电联的总体工作,进一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发展,提高服务水平,为提高中电联在行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做出贡献。

 

    四、以能力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协会组织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努力向现代行业协会目标迈进

 

    ――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和完善服务网络。对已建立的专业委员会要整顿规范,搞好定位,进一步发挥其协调、咨询、建议的作用,没有建立的要慎重审批。要贯彻实施分会管理实施细则,调整分会组织,控制分会数量,规范分会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抓紧完成学协会调整、整顿工作,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发展。各协会工作要接受中电联本部的统筹协调和业务领导指导。进一步做好国资委委托代管协会的工作。完善中电联专家库的建设。调整会员结构,扩大覆盖面,提高代表性,规范发展会员程序。加强对省级行协的指导与业务领导、联系与交流,进一步培育增强服务功能。总结推广省级行协的经验,推进解决省级行协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搞活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化原则发展方向的内部管理机制。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切实加强本部职工人事管理的基础建设。抓紧研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职工业绩考核制度及奖惩办法的改革。继续落实并逐步改善工作责任书“三级考核”(部门、处室、个人)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考核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内部交流和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进一步加强本部的精神文明建设。

 

    ――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努力向现代行业协会目标迈进。认真贯彻中电联理[20051号文件《关于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服务能力、实现优质服务的决定》精神。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心学习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和水平。根据中电联的实际,坚持和完善职工学习培训计划,各部、中心配合组织实施,不断优化职工、干部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要把干部学习教育纳入党校和行政干部培训系统,真正从制度和时间上予以保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努力转变工作作风,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专职会领导和各部、中心主任每年必须保证有20天以上时间深入会员单位调查研究。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到中电联讲座,开阔职工的视野,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对信息工作要进行整合,加强领导并提高水平,进一步办好《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电业政策研究》和中电联网站。对加强能力建设要和考核的各项措施挂钩。抓紧完成《中电联20052009年改革发展规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作。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