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汽车走进环渤海产业群
点击数:457 发布时间:2005-02-20 09:10
国际汽车工业百年发展,虽然已成为全球性产业,但是区域性分布的特征也非常明显。
保定汽车工业在产业“扎堆”的大背景下,如何借力发展?需要进一步考虑怎么看、怎么算和怎么干3个问题。
怎么看
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工业,基本属于集群发展。美国底特律、日本丰田城、德国斯图加特等都是知名的汽车城,城内聚集着多家国际汽车巨头。
近年来,伴随国际汽车巨头纷纷抢滩中国,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布局,已开始重新“布阵”。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说,国内汽车产业已由过去分散的企业和集团,发展成4个产业群———环渤海汽车产业群、大东北汽车产业群、沿长江汽车产业群和珠三角汽车产业群。
保定汽车工业是否在集群发展的产业群内?从地理位置上看,保定是京津保三角形的一角,地处环渤海汽车产业群中。同时,和日本丰田汽车城相似,保定距首都100多公里,与京、津产业的相互链接,是在合理半径之内。
从历史上看,保定汽车企业曾和京津联在一起。上个世纪70年代初,靠产业合作保定和北京一起生产130轻卡。上个世纪80年代,保定骨干汽车企业还曾是当时的京津冀汽车联营公司的一分子。因此,保定和京津冀具有产业合作的传统和基础。
从交通上看,保定还是环渤海产业群中发展汽车工业的一块福地。境内有京广铁路、深黄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和津保高速公路,贯通全境的保沧高速、威乌高速正在兴建,加上首都机场、天津机场、石家庄机场3大空港和天津、黄骅两大海港,组成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
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保定发展汽车工业已取得显著成就。河北省改装的第一辆卡车、客车从这里驶出。1989年,保定皮卡下线,成为国产第一辆皮卡。此后,靠这第一辆皮卡,保定发展成为中国的皮卡汽车城。
目前,保定以市区为中心,南从定州、北到涿州已形成长达120多公里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带,初步形成本低的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了产业的吸附力和吸引力。
怎么算
现在,除京、津外保定是环渤海汽车产业群中工业基础最强的城市之一。在这个产业群中,保定汽车工业占多大分量?
保定汽车工业与京、津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现在保定汽车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皮卡、SUV产销量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0%以上。微卡也填补了环渤海汽车产业群空白,产销量占全国第一位。
前不久,一位业内人士说:“河北汽车看保定,全国汽车出口看保定。”重庆长安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已将河北长安确定为出口车基地。今后,保定还将成为环渤海汽车产业群的出口基地。
汽车工业是带动性强、劳动和技术密集性产业。据资料,包括上海、南京、重庆在内的长江汽车产业群,汽车产业的总收入已突破1000亿元。珠三角汽车产业群,预计到2010年的销售收入也将超过500亿元,利税达到100亿元。而环渤海汽车产业群中,仅北京现代短期的目标收入就达到500亿元,再加上实力雄厚的天津汽车工业,今后环渤海汽车产业群可能成长性最好、规模最大。而保定汽车工业,必然给这个产业群增添新的砝码。
怎么干
在环渤海汽车产业群中,保定汽车工业应乘势而进,本着错位发展的整体思路,进一步搞好规划、发挥优势、加强合作。
制定规划,就是要准确把握环渤海汽车产业群的发展趋势,认真谋划未来发展。这对保定汽车工业而言,还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今后,保定汽车工业围绕这个产业群,应该重新审视园区发展、项目建设、产业整合和布局等。在产能建设上,真正确立错位发展的思路,避免相互比“铺摊子”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应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从内涵发展上要规模、求效益。应该承认,保定汽车企业抗击风浪的能力还不强,经不起大的失误,这就需要反复研究这个产业群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发挥优势,就是要借助产业群的集群效应,靠自身优势增强产业吸附力和吸引力。国际汽车巨头集群发展的特点,是各企业都有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各自的产品都有明确的定位,某一种或几种产品占绝对优势。近年来,保定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也主要是产品的成功定位,因而产品的优势别人很难在短期内取代。今后,还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已有产品上,认真把产品做精做细,做得无与伦比。这样才能提高产业的影响力,吸引产业群中的生产要素前来为我所用。
加强合作,就是与产业群内形成血肉联系。地处产业群和融入产业群是两个概念,中国老资格的汽车专家陈清泰说:“汽车产业中零部件的根扎得越深,汽车产业链就越长,产业集群化发展越明显。”保定必须和京、津两地汽车产业建立密切联系,并使自己的产业、产品形成替代、填补和对接关系,有时还要舍得重新调整自己的产品。保定和京津都有的产品,保定产品具有优势就应尽快做得更强、进而取代;京津没有的产品,保定尽快开发生产、先入为主;京、津的优势产品,保定应搞好配套或探讨合作的新形式、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