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点击数:658  发布时间:2004-08-10 10:14
关键词:汽车
10年前如果提到泰国,很少会有人联想到汽车。但近年来,随着汽车产量的迅猛增长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泰国已发展成为亚洲第五大汽车生产国,其汽车出口也一跃成为泰国第三大出口商品。

在过去的40年中,泰国汽车工业最初是以生产代替进口为目标。当时,许多大的汽车产商来泰国建厂只是为了推动泰国国内汽车销售。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国内汽车需求锐减,受到严重冲击的泰国汽车业不得不考虑将剩余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以解决生产能力过剩和需求减少的矛盾。

在短短的7年中,泰国的汽车出口从1996年的1.4万辆飚升至2003年的23.5万辆,增加16.7倍之多。1998至2003年,泰国汽车出口呈跳跃式增长,其平均出口量达到汽车生产总量的35.7%。泰华农民研究中心预测,泰国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如果能分别保持19%和13.5%的年增长速度,那么10年后,泰国汽车出口比率将超过其国内消费比率,从而转型成出口型汽车生产国。

在众多来泰投资的外国厂商中,日本厂商约占9成,其中丰田、铃木和本田分别占去泰国汽车市场总份额的36%、25%和12%。就乘用车而言,丰田和本田是泰国市场的最大赢家。

泰国汽车协会主席万罗·达西里说,泰国之所以成为国外汽车厂商青睐的对象,主要得益于它在东盟中的特殊位置。从2003年开始,东盟自由贸易区部分国家已将其关税削减至5%以下,泰国汽车的出口市场因此被大大拓展。去年,泰国共向东盟国家出口汽车150万辆,出口额也从2002年的7300万美元增加到4.54亿美元。在双边贸易方面,随着泰国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泰国汽车特别是皮卡在澳大利亚的市场占有率将得到提升。澳大利亚是泰国的重要汽车出口市场,泰国皮卡已占了澳大利亚皮卡市场的85%。

达西里说,当前泰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熟练工人短缺。目前泰国约有20万名熟练工人,要实现2010年汽车年产量达180万辆的政府发展目标,在今后3至4年中,泰国需要增加至少一倍的熟练工人。为了适应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今年6月,泰国政府和当地汽车工业共同制定了一项培训汽车熟练工的计划,目的是提高现有汽车工人的技术水平,增加熟练工人数量。来自丰田、本田和日产的约4000名日本技术专家将参与到此项培训计划中。该项工程将持续10年,预计耗资3570万美元。

泰国工业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在全球汽车需求增加的大背景下,2004上半年,泰国共出口汽车15.191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34.03%,比去年同期增长42.06%。今年1-6月,包括整车、发动机和汽车配件的总出口额达21.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6%。该协会预测,2005年泰国汽车出口将突破40万辆。

为了更好地推动汽车工业发展,泰国政府经过两年的酝酿于今年7月底出台了新的车辆消费税政策。新税率占汽车总价的比率分为30%、35%、40%和50%四个级别,其对应的乘用车发动机容量分别是2000cc以下,2001-2500cc之间,2501-3000cc之间和3000cc以上。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越野车、跑车和10个座位以下的四轮驱动车。新政策对标准型和双引擎轻型货车规定的税率分别为3%和12%,并将改装的轻型货车税率从原来的20%下调至3%。

泰华农民研究中心认为,此次税率调整除对原来的汽车销售价格产生影响外,还将对泰国汽车业的整体结构产生冲击。该中心的分析报告显示,排气量在3000cc以下的乘用车,特别是2000cc以下的小型轿车,由于其消费税率从原来的35%下调至30%,将成为本次税率调整的最大受益者。而在泰国一直非常畅销的四轮驱动车、越野车和跑车在新税率结构下无疑会遭到重创,原因是上述车型的消费税率从原来的29%升至30%-50%。 

值得注意的是,新税率政策还把节能型和使用可替代能源的汽车作为两类主要车型作了专门的规定。此间分析人士指出,本次税率调整明确传递了泰国政府支持中小型轿车生产的讯息,同时使用新型能源和替代燃料的汽车生产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由此可见,泰国汽车工业除了要继续保持其轻型货车的出口战略优势外,还将生产使用新型能源和替代燃料的汽车作为下一个发展目标。 

泰华农民研究中心指出,尽管近来油价暴涨对全球汽车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拓展,加上国外重要汽车厂商纷纷向泰国转移或扩大生产基地,2004年泰国汽车出口仍将稳步增加。该研究中心称,新税率结构不仅符合泰国政府提倡节约能源的政策,还将推动本国更加健康地向“亚洲底特律”的目标迈进。现阶段,泰国正卯足马力期望超过印度,成为继日本、中国、韩国之后的亚洲第四大汽车生产国。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