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点击数:670  发布时间:2004-04-26 11:13
关键词:电力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4月25日起,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这是继去年9月份之后,国家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次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动刀。
  尽管电力行业没有象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一样受到政府的当头棒喝,但是,掌控电力建设半数以上资金来源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减少的可用资金将高达数千亿元。目前,正值电源建设最高峰,央行此举是否会影响新建项目的资金供应呢?本网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开发银行总经济师庄来佑。

    “银电”合作无大碍

  庄来佑告诉记者,总体上看,央行此次上调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将一次性减少可用资金1100亿元,考虑到衍生效应,可用资金将减少3000-4000亿元,甚至更多。但是,上调准备金率的紧缩政策,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产生的影响并不均衡。反而会激励银行选择更好的项目,产生"扶优限劣"效应。对于经济效益较好的短线行业、企业,货币紧缩的压力会较小,但对于经济效益较差的长线行业、企业,会感受到货币紧缩的压力,其贷款需求可能得不到满足。
  由于电力行业是成长的行业,是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庄来佑告诉记者,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不会影响银行与电力企业之间的合作。尽管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总量将减少,但应该说银行不会减少对电力企业的资金供给,对电力建设资金需求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纵使在局部地方由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影响某些银行对电力企业的资金供应,一定会有其他金融机构和资金适时进入,总体上不会影响对电力企业的资金供应。

    电力企业资金成本势必增加

  前两年,由于电力行业的竞争性和资金买方市场的出现,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各家金融机构对电力企业贷款较为普遍采取了利率优惠措施,即在央行基准利率上下浮一定的百分点。但从发展趋势看,资金供给量的减少,将促使资金价格即利率蓄势上涨。
  庄来佑向记者坦言,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信贷供应总量减少会引起金融机构经营成本的增加,在资金供求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可能会减少对电力企业利率的优惠力度,使电力行业信贷资金价格向央行基准利率回归。如此,电力企业的资金成本势必相应增加。

    无“准生证”项目资金风险加大

  尽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不会直接影响银行和电力的合作,但是,央行的此项紧缩政策却并不是无关电力痛痒的事情。庄来佑明确提醒,在资金供应减少的时候,银行往往会选择手续可靠、效益可观的项目或企业。目前,缺电引起的电源项目过快、过多地上马,已经开始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一些电源项目急于开工,审批手续不全。这些项目在国家信贷偏紧的情况下,将很难得到银行的亲睐。他提醒新近上马的电源项目,应该按程序取得国家批准再开工建设。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开工项目审批进度,正着手清理在建电力项目违规建设的情况。果真如此,这些项目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针对那些个别只看重眼前小利,利用短期贷款节约资金成本的电力企业,更要有长远目光,在国家银根紧缩的时候,只有列入长期贷款计划的资金才是有保证的,否则一旦短期贷款资金链出现紧张,没有长期合同做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将难以为继,反而会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增加项目最终的投资成本。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