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重组的成功典范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0年6月成立,是广州市第一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汽车工业集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和管理结构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调整,成功地进行了轿车项目的改革重组,客车企业、轻型车企业、摩托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和商贸类企业重组,优化了资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将有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全国汽车行业的地位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以轿车为龙头,客车、轻型车、摩托车、零部件生产和汽车贸易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属下有16家客车及为客车配套的企业,合计年产客车约3000辆,从业人员约5000人。1997年~2000年初客车企业累计亏损额近2亿元。2000年3月汽车集团与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共同投资成立了广州五十铃客车有限公司,生产高档豪华客车;2000年7月成立了广州骏威客车有限公司,将广州客车厂等15家企业关闭,重组后的广州骏威客车当年完成销售收入2.09亿元,实现了扭亏并略有盈利的目标。
改革重组带动汽车工业大发展
广州的轿车工业从1985年开始起步,在经历了暂短的成功之后,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国产化进度慢、没有新车型投放市场、产品逐渐老化、质量不稳定,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到1995年,广州的轿车企业已资不抵债,企业和产品的信誉急剧下降,生产经营无法维持,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为推进广州轿车项目更换合作伙伴工作,广州市与国际上十多家著名的轿车制造商进行了广泛接触,探讨合作事宜。经过货比三家,最终选择了日本本田公司作为新的合作伙伴。新公司盘活了原轿车企业的资产,使得原企业约30亿元的债务得以清偿,2400多名员工也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广州轿车项目的成功重组,为广州汽车工业的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广州本田成立后,仅用了15个月和新增不足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就全面完成了350多项工厂改造工程,1999年3月,首辆广州本田雅阁轿车生产下线,11月正式通过40%阶段的国产化验收;2000年2月通过国家项目验收并在当年实现利润总额约11亿元,盈利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3年多。到目前为止,广州本田累计生产轿车超过27万辆,已具备年产24万辆轿车的生产能力,成为目前国内与世界同步、效益最佳、最具有竞争力的轿车生产企业。
广州汽车工业在广州本田成功的示范效应下,对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日本日产汽车公司与东风公司合资的轿车项目落户广州的花都,同样发展迅速、效益良好。2003年11月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广州丰田发动机项目,标志着广州丰田项目正式启动。至此,日本本田、丰田和日产三大汽车制造商云集广州,广州汽车工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
整车与零部件齐头并进
广州轿车的成功,奠定了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发展的基础。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属下的零部件企业原有产权关系复杂、产品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企业债务负担重,亏损严重。为调整投资主体结构,广州汽车工业集团从40多家企业中筛选有发展前景的17家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组零部件企业。2000年8月,成立了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推进存量资产的重组,盘活、用好有效资产,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广州本田项目的成功,带动了一批与之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的加速发展,重组后的17家零部件企业全部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大部分企业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公司2000年实现利润4382万元,成为广州汽车工业集团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销售收入约20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润总额3.16亿元,同比增长了99%。
随着广州丰田项目的启动,零部件公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主动地与丰田配套体系的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探讨合资、合作,做大做强零部件企业。伴随着三大汽车制造商云集广州,目前已有近百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广州,形成了一个以日系汽车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
长远目标: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广东省的汽车销售量占全国总销售量的三分之一,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最大的轿车消费市场之一,占了全国市场的1/4,这是广州发展汽车工业的重要市场基础。为此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提出了“逐步扩大汽车生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技术水平和零部件配套国产化程度”的战略要求,到2010年,广州汽车工业集团的汽车年产能将达到100万辆,汽车发动机产能达50万台的规模,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形成以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为主体,汽车商贸为补充,技术开发为支撑,行业结构相对合理,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强,主机生产与零部件生产同步发展,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有初步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新格局。
为此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提出继续实施国际合作战略,并要在和别人合作的同时,迅速消化吸收他们的先进技术;实施规模经营战略,积极开拓市场;逐步建立起零部件工业配置合理、结构优化的现代化生产体系,提高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实施自主研究与开发战略,强化高新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实现汽车零部件工业自主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改变广州汽车零部件工业技术落后的状况,参与国际竞争;认真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发掘培养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技术带头人和科技拔尖人才;立足国内市场,以进口替代为过渡,以出口导向为目标,在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取得国产化和独立自主发展新产品的实质性进展后,及时地向出口导向战略转变,使广州的汽车零部件工业走向国际化,参与跨国经营和国际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