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发挥最高领导者作用。最高管理者要把企业标准化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确保企业标准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营造利于标准化工作目标实施的良好内部环境,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标准化工作中来。应有一名授权的企业领导负责监督,确保标准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必要时及时调整,以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标准宣传贯彻过程尤其要体现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应由企业一把手或授权的企业领导亲自抓,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培训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全体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标准宣传贯彻的效果。
二、全员参与企业标准化工作。员工是企业的基础。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更依赖于全体员工的参与。只有企业全体员工增强标准化理念,自觉应用标准化原则,企业标准化的功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首先应对员工进行标准化意识教育,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此外对员工进行标准化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足够的标准化知识、技能和经验,尤其是对企业标准化工作骨干人才,要给他们提供外出“取经”的机会,学习外界先进的标准化工作经验,更好地指导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同时将员工参与各自岗位标准化活动的水平和贡献作为其个人业绩考核的一项指标。
三、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企业参与制定标准不仅可以保证标准与科技发展的同步和更新换代,还可以避免产品开发和标准制定“两张皮”的现象;尤其是企业拥有大批技术骨干和产品设计开发人员,能给标准化活动提供很多实际经验和帮助。政府要建立使企业成为标准制定主体的保障机制,保证标准立项是真正来自企业和市场方面的需求。企业要从单纯依靠政府组织制(修)定标准的襁褓中走出来,学会自主的、而不是依附于他人的制定标准的观念。辽宁装备制造企业要想在本行业统领市场,必须学会为自主研究开发的产品制定产品标准,养成开发产品时就制定出产品标准的习惯,养成向行业推荐标准草案的习惯。这样做,不仅为行业做了贡献,而且如果所提草案被定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企业将大大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实力。
四、继续加大“采标”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1.抓好产品的“采标”。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措施,因为只有依据高水平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和监控质量,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辽宁的装备制造企业要广泛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对明显不适应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给企业造成高门槛的标准决不能随便采用。
2.抓好生产工艺的“采标”。生产工艺水平直接决定生产效率,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以落后的生产工艺制造出高质量、低消耗、高产出的产品,当然先进的生产工艺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作为载体,如果需要引进设备,首先要做好标准化投资、收益等多方面的审查。
3.抓好质量保证手段的“采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辽宁重点装备制造企业中已基本得到普及,这意味着企业已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入门证”,但并不代表辽宁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也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入门证”。企业要切实研究如何使企业辛苦建立并运行着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流于形式,要使其真正在加强企业管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上发挥实质性作用。
五、产品研发工作和标准化工作紧密结合。谁掌握了超一流的技术标准,谁也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而技术标准是产品研发与标准化工作结合的直接成果,所以产品研发与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首要前提。企业要站在标准化的高度开展研发工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适应市场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并做到缩短开发周期及降低成本,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