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将集中在六大领域

  点击数:570  发布时间:2003-11-27 11:18
关键词:汽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24日在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2003中国汽车工业论坛上说,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用10-15年的时间,全面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点突破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产品开发系统集成技术领域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和产品,建立适应汽车工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奠定坚实基础。

他说,未来20年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领域包括: 

一、产品开发基础数据库建设 

重点开展汽车零件的材料-工艺-疲劳强度数据库、汽车车身和底盘构件(梁、柱)结构-性能数据库、汽车车身覆盖件材料-工艺数据库建设、汽车碰撞数据库建设等,重点突出车辆、部件在不同结构和尺寸、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条件下所表现的性能,为产品开发和汽车安全性的提高提供依据。 

二、汽车产品开发技术研究 

结合自主品牌整车产品的改进设计和换型设计工作,利用引进技术、联合开发等多种合作形式,尽快掌握汽车产品开发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使与产品开发有关的重要试验装备进一步完善,包括汽车风洞试验室、汽车振动噪声试验室、汽车零部件强化试验装备、汽车安全碰撞试验装备、防电磁干扰试验装备等。 

三、燃油汽车环保节能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工程 

重点开展轿车用柴油机、小排量直喷汽油机、重型商用车用柴油机的开发,将符合欧Ⅲ、欧Ⅳ排放限值的全新发动机设计和批量化生产作为工作目标,以掌握系统匹配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开发技术作为工作重点,并使与其相关的关键零部件产品能够以稳定的质量在国内生产和批量供货。 

四、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工程 

继续开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加大示范工程的覆盖面。同时,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启动煤制燃料汽车、生物燃油汽车研究工作,通过国家项目的实施规范研究工作,引导研究方向,使研究工作更加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 

五、电子控制技术研究和应用 

结合电子零部件的开发,重点围绕汽车安全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车辆信息系统和导航系统开展技术研究、应用工作。实现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共同发展,并使其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取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六、环保、轻量化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工作由汽车生产企业牵头,相关领域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以具体零部件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工艺改进项目为依托,以自主掌握材料设计-工艺-零件的一体化技术并批量装备整车为目标。

机经网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