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满足日本抗震之需的搜索救援型机器人

  点击数:551  发布时间:2011-04-13 18:51
关键词:机器人

  3月11日,影响日本东部海岸的地震使岛国遭受重创,死亡人数更是不计其数,但现代科技和成熟的预警状态正在帮助他们尽可能的寻找幸存者,并减少伤亡。在未来,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将会不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诸如日本这样的地震多发国度在机器人领域做出的特殊贡献。
  预测地震依然是徒劳无功的努力——地震学家甚至连一个月内将要发生的地震都无法可靠的实施预测,更遑论当天这样精确的时间段,因此减少地震受损的关键工作在于震后搜索和救援。巧合的是,世界上地震最为频繁的两个地区同时也是机器人工程学发展壮大的沃土。日本位于太平洋和亚欧构造板块的碰撞点,即所谓的环太平洋地震带(Pacific Rim of Fire)上,遭遇强震的风险巨大。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科技强国,日本利用现代技术缓解地震创伤的能力堪称一流。

  我们希望以下展示的这些现代科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未来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
  注:虽然这些发明创造中的绝大多数来自日本,但也有一部分来自于美国,而且主要是来自于另一个高科技和高地震风险并举的地区——加州。
东京消防厅的救援机器人RoboCue

东京消防厅的救援机器人RoboCue

  这个机器人看起来似乎正要将一个人体模特的头部吞进肚子里去,但实际上它正在履行可控式的救护工作。来自于东京消防厅的救援机器人RoboCue可以在灾难发生现场——尤其是爆炸现场定位和安全搜索受害者,但在应对自然灾害时,这种机器人也能发挥巨大作用。RoboCue不但能有利用超声传感器和红外摄像机定位受困对象,而且还能将伤员轻柔的放到救护车上,以转移到安全地带。它甚至还随身携带氧气瓶。

8米长的蛇形机器人

  日本顶尖的救援机器人研究专家田所悟志(Satoshi Tadokoro)发明了这种蛇形机器人,它主要承担搜索工作。蛇形机器人长约8米,依靠装有动力装置的尼龙绳索进行驱动,虽然移动速度并不快(5厘米/每秒),但它能钻进狭小的角落,攀爬20度的斜坡,挤过狭窄的缝隙,还能利用摄像机构成的“眼睛”传回影像,以便救援者了解受灾区域的内部情形。 蛇形机器经受了可控和现实灾难的双重检验,它曾在佛罗里达的一次停车场坍塌事故中帮助救援队实施营救。

机器人安全履带车

  尽管看上去就像是个坦克棺材,但机器人安全履带车履行的却是救死扶伤的职责——它是一台可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救援机器。日本横滨警视厅发明的这种履带车,其内部壳体足以承受一个重达110公斤的伤员。机器履带车的搜索功能仅限于标准红外摄像机,但它的主要功能相当于安全系数极高的遥控式担架。此外,它还有用于检测伤者血流量和其他生命体征的内在传感器。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