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总医院成功开展东北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点击数:488 发布时间:2011-03-23 11:46
3月6日,沈阳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一名胆囊复杂性病变患者实施手术,这标志着手术机器人这一全球高尖端医疗设备正式落户东北地区。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是美国航天航空局等联合开发的,它的手术特点犹如莱昂纳多•达•芬奇的画作手法一样精细,能将手术造成的创伤降到最低点。机器人身高近1.8米,拥有三头四臂。它由主控台、移动平台和三维成像视频影像平台3部分组成,手术过程中,3个看似独立的平台在为病人实施手术时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紧密关联。
患者刘某,今年40岁,右腹疼痛6年,来院就诊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肝胆外科主任周文平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病情反复发作多年,还有急性胰腺炎病史,虽然采用腹腔镜手术也可以手到病除,但为了达到最佳手术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创伤和痛苦,专家组经过讨论,决定采用医院最新引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其行腹腔探查,胆囊切除术。
上午9时,记者在现场看到,患者全身麻醉后,医生在其腹壁上打了4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机器人的4个机械臂通过这些小孔插入患者腹腔内,这时,手术视野图像通过机械手臂被放大20倍,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通过手术机器人的多功能外科医生控制台三维成像系统,操作医院通过遥控机器人操作系统,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自由灵活地做着每一个动作。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机器人配合很默契,仅用45分钟便成功完成了手术,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据医院专家介绍,与普通手术相比,类似的病人需要实施开腹手术,手术切口大、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疼痛感明显、机体恢复慢,极易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痛苦”。
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却把这些都降至了最低。
一是突破了人眼的极限。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机器镜,使手术视野放大20倍。
二是突破了人手的极限。机械手臂增加了活动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手术医师的操作能力,沈阳军区总医院引进的这台“达芬奇”机器人是第三代手术机器人,它的机械臂和人手的功能一样,甚至可以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细小动作,有更加细小的关节,可以旋转360度,是正常人手旋转的两倍。
三是突破了微创的极限。它完全遵照医生指示,在选择的手术部位割开几个非常小的切口,动刀快而准,还不知疲倦。
四是突破人力的极限。手术机器人全部都是自动化的,这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人员,甚至完成一台高难度的外科手术,只需要1名外科医生、1名麻醉师以及1到2名护士。在这个宽敞的手术室中,医生坐在手术室内或手术室外的计算机控制台前,即可使用手术机器人来完成以前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的手术。
专家还告诉记者,其实,应用机器机器人系统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只是“小试牛刀”,在外科手术中,如胃肠外科的结肠切除术、半结肠切除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胃旁路术、HELLER 肌切开术、胃束带术、胃部分切除术,肝胆外科的肝移植手术、肝叶切除术、胰切除术、脾脏切除术,泌尿外科的前列腺切除术、肾盂成形术、肾切除术、输精管吻合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肾囊肿手术、输尿管切除术、输尿管成形术,心脏外科的全腔内心脏搭桥手术、心脏不停跳取(单支或双支)乳内动脉、二尖瓣修复术、二尖瓣置换术,胸外科手术的肺叶切除术、胸腺切除术、楔形切除术、食管的失弛缓症等等都可能利用机器人完成,从而提高手术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