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方方报道 近日,“2009中国(北京)国际城市交通、地铁、轨道交通及市政设施展览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展会由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和市政建设三大板块组成。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40余座城市正在筹建轨道交通项目,已获批的15个城市计划在2015年之前建成17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北京城建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杨秀仁向记者表示,中国轨道交通在全世界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至2006年前建成了23条线路。2006~2008年,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高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建成了10条线路,到2008年10月,我国总的通车线路是33条,里程811.67公里。相比发达国家,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平均每个城市每年建地铁的里程只有3~5公里左右,而中国从1998年~2008年这10年间,国内轨道交通建设总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这期间世界发达国家建设总和。专家预测,按目前每年开工建设100~120公里线路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我国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2000~2500公里规模。
杨秀仁表示,目前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应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相对应。在开展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之前,对设计、施工等各方面能力应该有个初步的判断,形成相应对策。他透露,如此大规模建设带来的问题也很多:设计施工和管理等资源紧缺;
设计周期时间短暂;施工周期紧张;风险管理压力巨大;运营效率相对较低等。另外,我国轨道交通造价控制已经比较困难,今年推出的线路基本上都超过7.4亿/公里。其中,拆迁和环境改造比较困难;另外,一些城市不是基于改善交通去考虑,而是以拉动经济为目的。杨秀仁提醒说,轨道交通应因时因地而建,不应盲目。
记者同时在展会上获悉,我国首列自产的磁悬浮列车,可能在2015年前出现在北京市区通往门头沟的轨道线上,相关筹划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