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较劲新能源汽车研发

  点击数:700  发布时间:2009-03-30 14:54
关键词:汽车 ,新能源

  在中美政府推动下,中美车企也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开始了较量。

  罗兰·贝格高级管理人员沃尔夫冈·伯恩哈特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计划表明,“政府希望中国汽车厂家以相对较低的壁垒进入到电动汽车领域,缩小同海外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保证汽车业长期稳定的增长”。而《新能源汽车》执行主编吴憩棠认为,美国政府的新能源计划与汽车巨头摆脱危机有关,“必须发展”。

  新能源汽车目标明确

  目前,中美都已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具体研发目标。

  我国3月20日正式公布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到2011年,“形成50万辆纯电动车、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美国总统奥巴马3月19日参观洛杉矶近郊波莫纳市(Pomona)的电动车测试中心时,强调要将技术从实验室转向消费者,并明确“2015年,要有100万辆充电混合动力汽车上路”。

  吴憩棠3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1年产能达到50万辆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因为产能是一个设计的规模,不是产量。销售目标就更不一定了,要看新能源产品的销售对象。”

  至于美国的“百万辆”销售目标,吴憩棠认为,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三大汽车公司陷入危机,国家必须发展新能源”,是促使他们走出困境的一种推动。

  公共车是切入点

  各国汽车行业对新能源汽车已经筹划多年,选择何种技术路线也一直是争论焦点。因为新能源研发投入大,站错技术队伍的企业可能血本无归。

  “目前新能源技术路线已经确立,公交车、轿车都以混合动力技术为主。”吴憩棠说:“当然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仅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还包括LPG(液化石油气)等产品。电动车还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包括蓄电池技术、需要在每个城市都建立充电站,但怎么建设的方案还没有确定。”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品推广的切入点选择了公共用车。据中国政府网2月5日发布的消息,财政部、科技部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