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活动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应用,县级供电企业,作为一支IT应用的重要力量,受到行业内外的人士普遍看好。
县级供电企业需要信息化
对县级供电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主要动力。目前县级供电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偏低,计算机仅用来进行文字录入、开票等。管理信息化更是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应用水平,直接影响县级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与未来发展。因此,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努力开发信息资源,加快供电企业管理软件应用和集成信息服务的发展,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经营和生产管理,促进科技创新、增强供电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推进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内容应主要包括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采集传输网络化、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化、信息应用大众化。供电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基于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全面科学有效地处理各类企业管理信息,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和适用的信息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其内容具体体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加工(CAPP);管理信息系统(MIS),含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档案管理、人事工资管理、党群管理、纪检法律事务,以及决策支持系统(DSS)等。
信息化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可体现以下效益:一是在工程管理中可降低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成本。二是在生产管理中,将所有设备信息进行分类编号输入计算机数据库,实行设备、设施缺陷管理,科学地制定缺陷检修计划,提高设备运行可靠度,降低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三是在营销管理方面,信息系统设立业扩子系统、电量电费子系统、用电检查子系统、综合查询子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实现与客户的及时交流,可节约大量人力、财力。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由于电力营销、生产管理等信息系统已经从操作层延伸到管理层,并面向广大电力客户,在数据应用及支持方面需要信息技术人才。要重视人员的培训,使员工都了解信息网络的功能,并自觉维护和使用它,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行网络管理,是信息系统建设、稳定运行、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技术方案确定以后,人的因素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都将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而不会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因此,信息化建设也将随之不断向前发展。信息化建设既要出成果,又要出人才。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既懂得计算机应用,又熟悉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的过程。只有这样,信息网络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