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标题 | 基于RS-485网络的分布式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 |
技术领域 | 工业以太网 |
行业 | |
简介 | |
内容 |
马 骥,李一平,李 硕 1 概述 以往的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特别是自治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多采用集中式控制方式来实现机器人的控制,即由主控计算机实现对所有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采集及控制,因而主控计算机的任务繁重,效率也低。一旦主控计算机出现故障,整个控制系统将会瘫痪,系统的可靠性低;由于主控计算机的数据采集通道以及水密电缆的芯数是有限的,很难随意的增加设备或传感器,因此系统的可扩展性差。随着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水下机器人能搭载的传感器越来越多,完成的使命也日趋复杂,传统的集中式控制方法无法满足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发展的需求。 2 基于RS-485总线的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 图1为水下机器人试验平台控制系统结构框图。控制系统由若干功能节点组成,每个功能节点都具有RS-485接口,这些节点连接在一起构成了试验平台的RS-485网络。 图1 水下机器人试验平台控制系统结构 试验平台的RS-485网络由一个主控节点和多个分节点组成。主控节点采用体积小、功耗低的PC/104总线计算机,主要完成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路径规划、使命执行、数据记录等任务。而RS-485网络的各分节点主要完成数据采集、设备控制、电机驱动、硬件故障检测、漏水检测等任务,每个分节点的控制都是由AT90系列单片机(AVR单片机)来实现的,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灵活方便、系统易扩展等优点,每个节点在RS-485网络上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供识别。RS-485网络的最大节点数为128,对水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来说是足够的。 3 RS-485网络的硬件组成 水下机器人RS-485网络的硬件主要由主节点(自动驾驶计算机)和各个分节点(AVR单片机节点)组成。 图2 主节点结构 RS-485网卡的主要功能为: 图3 电机控制节点硬件原理框图 RS-485网络分节点的硬件主要由AVR单片机、RS-485驱动以及外围控制电路等组成。图3是电机控制节点的硬件原理框图。图中的AVR单片机需要控制多个电机的启停及运转,并检测电机电流、电压以及密封舱的温度、漏水等信号,这些信息通过RS-485网络与自动驾驶计算机节点进行交互。 4 RS-485网络通讯协议 RS-485分布式数据采集和控制网络与其他计算机网络相似,采用分层结构设计,以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程度,使其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更强。其底层协议是为更高层协议提供特定的服务,而屏蔽其服务的实现细节。根据OSI的7层标准网络体系结构模型,结合水下机器人数据采集与控制网络中数据量小、实时性强的特点,采用其结构模型中的3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目的地址表示由哪个节点来接收此帧数据,可以由一个节点接收,也可以由若干个节点同时接收;源地址指明了此帧数据的来源;信息长度是本帧信息的字节数;信息类型指明了本帧信息的用途,是命令还是信息、是否需要返回响应数据等;信息0~信息n是具体的数据,采用二进制码形式,1路模拟量占用2个字节,8路开关量占用1个字节;数据帧的最后字节为校验和。 5 RS-485网络通讯方式 水下机器人试验平台的RS-485网络采用主节点轮巡和分节点自主发送相结合的方式,具有通讯线路侦听、自动避障等功能。 6 应用效果 本文所述的基于RS-485网络的分布式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在试验平台上实现并已投入使用,经水池试验应用,证明所设计的水下机器人RS-485网络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指令响应速度快,在故障、漏水等应急情况下能迅速采取措施,浮出水面并发送位置信息,完全满足水下机器人自治航行的实时性和高可靠性要求。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