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标题 | 天战离我们不在遥远 |
技术领域 | |
行业 | |
简介 | |
内容 |
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争夺技术优势,抢占技术制高点。而在这个方面,特别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动向及相应的举措。跨入21世纪,国际舆论界报导比较频繁的信息是美国政府坚持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布什政府准备大力推行的新军事战略。近来,美国总统布什及其主要班底就外交和防务政策发表了不少言论,主要是关于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改变美国的军事战略。不久前还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太空战演习。这一切不禁令人回想起里根和老布什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美国布什政府上台不久,便让世人闻到了浓烈的硝烟味,特别在发生了“911”恐怖袭击活动之后,美国的国内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新军事战略的首要问题。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参加角逐太空,近200个国家在应用航天科技成果。全世界共发射有5000多个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100余艘,月球与行星探测器100多个,载人空间站10多个,航天飞机飞行了50多架次,各种应用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有4000多颗,其中,70%用于军事目的。由此可见,未来的太空将不再和平,天军部队与太空作战正在由神话进步到具体的概念,并进一步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天军天战的理论逐步在趋于成熟。即使在“911事件”之后,美英军队在打击恐怖集团的作战行动中,太空装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天军天战必将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 美国布什政府最近的一项任职举措更是令世人关注。据新闻媒体报道,美国华盛顿时间2001年8月23日上午,布什总统宣布将任命空军四星上将理查德?迈尔出任新一届的美国最高军事长官――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现年59岁,曾在1998年到2000年间担任美国太空司令部的司令。他深受现任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器重与赏识。美太空司令部主要担负美军的太空作战和信息作战任务。因此,理查德?迈尔对于信息战和太空战是十分熟悉的,并且积极支持以太空作战为基础的NMD计划,并能深刻理解布什总统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战略意图。布什总统在解释这一提名时表示,面对科技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他需要一个具有“不同思维”的领导人来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一美军最高职务,而理查德?迈尔正是“最合适人选”。因而,他的任命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小布什政府新的军事战略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此任命在获得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后即可生效。对于“太空专家”理查德?迈尔而言,太空是等待美国军队部署的新的疆域。从美国的种种动向来看,天战离我们不再遥远! 一 21世纪的新边疆--太空争夺 自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40多年来,世界各国共向太空发射了5000多颗卫星。目前,发达国家的太空争夺战愈演愈烈,已引起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们的普遍关注。
据有关军事专家分析,2025年美军企图想“独霸太空”。最近,美国正在制定的2025年武器装备总体架构,其中空军部分的名称为“全球参与:21世纪空军设想”,这个设想比较清晰地勾画出了美空军将由目前较为单纯的“航空”部队,转变为“航空航天”部队,并最终转变为“航天航空”部队的蓝图。该部队将具备的6项核心能力是:航空航天优势、全球攻击、迅速进行全球机动、精确交战、信息优势和敏捷的战斗支援。美国空军的埃斯蒂斯将军指出:美国空军应从今日的空军转变成明日的“天军”。美国为了解决21世纪将在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军事干预任务和“天军”技术准备暂时不足的矛盾,决定先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远征部队,以此作为过渡形式。按计划,美空军将组建和部署17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17支部队分为基本型、应急型和机动型。美国空军将组建10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5支机动航空航天部队和2支快速反应航空航天部队,以随时应对美国在“塑造”对美有利的安全环境失败后,可能爆发的各种地区性冲突和大规模战区性战争。 在太空争夺战方面,俄罗斯也在积极地采取行动。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前苏联航天部队的基础上,于1992年首次正式组建了军事航天部队,并首次将其设立为一个独立兵种。它主要负责发射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卫星在内的各种航天器,负责空间反导弹系统、反卫星系统和卫星防御系统的指挥与控制。近年来,随着对太空情报信息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特别是美国已经开始抢占太空优势的现实,俄罗斯许多军事专家认为21世纪的战场空间将延伸到太空,只有在未来太空占有一席之地,才能赢得未来战争。因此,俄罗斯决定重组“天军”。按照2000年俄罗斯安全会议讨论通过的新一轮军事改革计划,俄将用2~3年时间将战略火箭军中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单列出来,合并组建成新的航天部队(即“天军”)。在美国宣布部署NMD并进行太空军事演习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天军”组建工作“提速”。 普京总统保证说,在美国一意孤行地搞NMD的情况下,“俄罗斯再穷也不能穷航天兵”,今后经费要向航天事业倾斜。2000年6月1日,俄罗斯航天兵司令别尔米诺夫上将宣布,自当日零时起,俄航天部队正式宣告成立,并开始全面履行自己承担的任务。这标志着俄罗斯在反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争夺未来太空控制权方面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正是由于美俄两国的率先行动,国际太空争夺21世纪新边疆的行动日趋白热化。 二 太空作战的历史渊源 太空作战的历史渊源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队的一些作战行动去看。美国军队的太空作战思想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59年。在当年颁发的第AFM1-1号条令中,美军首次提出了“航空航天力量”的概念。早在80年代初,美国就把战略目光投向了太空。1982年10月,美空军正式颁发了第一部太空作战条令,即AFM-6《军事航天理论》;1998年4月,美军航天司令部颁发的《2020年展望》中提出了空间控制、全球作战、力量集成和全球合作等太空作战的思想,这是21世纪美军太空作战理论正式出台的标志。从美退役中将格雷厄姆的“高边疆”理论催生的里根总统的“星球大战计划”,到今日美国空军部长和空军参谋长联合签发的《航空航天:保卫21世纪的美国》白皮书,我们都可以看到“天战”的影子。真正让人认识“太空作战”和“天军”是进入90年代后。1990年美国人把海湾战争作为天军天战的第一试验场,70多颗卫星在海湾上空来往穿梭,交织构成了空间侦察监视、空间通信保障、空间导航定位和空间气象保障四大系统,庞大的“天网”笼罩在海湾上空,使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有如神助,其导弹命中率之精确令人惊讶。第二次试验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联盟行动),北约至少动用了15~20种共计50多颗不同用途的卫星参与其协同、情报和空袭行动,战区上空“天眼”密布,“天军”横行。这两场战争,为美国打造新世纪的天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美军首次举行太空作战演习 2001年1月22日至26日,美国国防部在戒备森严的科罗拉多州施里弗空军基地秘密地举行了代号为“施里弗2001”的太空作战演习,以2017年为背景模拟了中美对抗的太空战。这次演习是首次专门针对军事空间的全国性军事演习,其结论之一是为了“控制太空”,美国必须大力加强太空的军事能力。这个举动必将加剧国际太空的军备竞赛,加速太空军事化的步伐。这场太空作战演习为期5天,由美国空军太空作战中心指挥。参加演练的共250多人,不仅有空军的专业人员,也有来自全美各地的非军事空间技术专家。指挥这次演习的将领称:这是美国空军首次进行太空作战的演练,意义极为重要,它可能成为今后一系列太空作战演习的前奏。一些专家认为,这场演习是美国布什政府在为部署NMD所作的重要铺垫。
几天之后,美国太空总署网站披露了这次秘密演习的惊人内幕。演习现场总指挥、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太空作战中心模拟与仿真部门的负责人罗布?赫格斯特伦上校和其他参加演习的空军高级军官,有意约见了美国军方媒体,特意向外界透露了这次耗资150万美元的演习的一些情况。赫格斯特伦上校说,“施里弗2001”太空作战演习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索太空作战的相关问题,检验新型航天系统的军事应用。演习围绕着“太空控制权”的主题展开,探讨对抗先进的敌对航天力量的方法,评估敌对力量阻挠美国及其盟国利用太空资源的可能性。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发言人克莱格上尉还透露说,如果这次演习得到各方认可的话,那么今后每18个月就将举行一次类似的太空作战演习。 本次太空作战演习的假想敌为“红方”,美国航天司令部为“蓝方”。“红方”拥有足以与“蓝方”抗衡的军事航天力量。“红方”在相对弱小的“褐方”的边境突然集结了大量的进攻部队,惊慌失措的“褐方”赶紧向美国求救。美国于是动用了包括航天力量在内的部队对该国进行增援,在增援作战中,美国甚至动用了卫星武器,用来干扰敌方航天飞机的通讯指挥。美国空军高级军官们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演习的直接目的是检验空军航天司令部的作战指挥系统、航天系统的运行状况以及航天系统与地面系统的协同配合能力;深层次的目的则是加强美军的太空作战的威慑能力,让美国的潜在敌人在试图对美国卫星下手之前先要好好地掂量一下。 那么,美国空军举行的“施里弗2001”太空作战演习的背景是怎么样的呢?从直接原因来看,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比其前任更重视太空的军事用途,所以这种大规模的模拟演习显然有迎合新任的顶头上司的意图。然而,更深层次的背景是美国军方和美国经济对卫星的依赖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在沸沸扬扬的NMD/TMD系统当中,早期发现敌方来袭导弹的工作就是由称为天基红外警戒系统的卫星系统执行的。正因为这一切,美国已不能容忍空间信息与控制系统有任何闪失。美国航天司令部在其远期规划中毫不掩饰地说:“到2010年,美国公司向太空投资的总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就像18世纪组建海军保护海上贸易一样,军队应该被号召起来保卫美国在太空的利益,确保国家在太空的行动自由”。 四 美军积极准备太空作战 最近几年,美国十分重视发展空间的军事能力,提出了“控制空间”的战略目标。美国正在大力发展包括空间监视、空间对抗和导弹防御在内的空间控制技术。例如研制微型卫星和可重复使用的空间轨道飞行器,实施将使侦察地面活动目标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发现者-2”计划,以及加速发展用于空间的天基激光器、地基激光器和动能杀伤等新概念武器。拉姆斯菲尔德更加重视空间作战的问题,他在走马上任之前就是负责空间和国家安全问题的一个国会委员会的领导人,现在更是美国空间防御的急先锋。他在空间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警告说,除非美国高度重视保护它的军事、民用和商业空间资源,否则有可能发生“空间珍珠港”事件。他要求大量增加空间防御经费,使军队对日益加剧的空间威胁事先作好准备,并确保在未来几十年里掌握“太空控制权”。他还暗示,如果空军不把太空作战当作一回事的话,他将考虑建立一支3万人的独立太空部队。美军为此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 建立健全太空作战指挥机构 美军认为健全的指挥机构是成功实施太空作战的关键。早在80年代,美军就先后组建了各军种的航天司令部以及统管各军种航天力量的联合司令部――航天司令部。1982年9月,美军成立了空军航天司令部,主要负责航天发射、监视、预警及卫星控制等。1983年10月,成立了海军航天司令部,主要职责是管理和维护海军航天资源,向海军部队及美军航天司令部提供航天支援,并为“国家航天能力战术利用计划”提供舰队支援。1958年9月,成立了具有联合指挥能力的航天司令部,下辖空军航天司令部和海军航天司令部,是美军九大联合司令部之一,该司令部在战时具有指挥各军种太空作战力量实施太空作战的权力。
9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未来太空作战的需要,美军对其太空作战指挥机构作了进一步调整、改革和优化。1992年,美军将陆军航天司令部与陆军战略防御司令部合并组建为陆军战略防御与航天司令部,主要担负参与国防部的航天活动、领导反弹道导弹防御方面的研究计划等职责。1993年12月,美军在范登堡空军基地组建了由空军航天司令部领导的太空作战指挥中心。1999年底,又将太空作战指挥中心和航天与指挥控制局合并,组建为太空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与侦察中心,由美军航天司令部直接领导。2000年,为进一步完善空军太空作战指挥机构,美空军在总部又成立了太空作战指挥部,属于空军航天司令部管辖。 此外,为强化航天司令部联合作战指挥的职能,美军在《联合司令部计划》法案中规定:航天司令部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直接领导下的、唯一负责全球军事航天行动的职能机构,该机构的司令由空军上将担任,并同时兼任空军航天司令部的司令和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的司令;航天司令部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和修订太空作战理论以及运用航天器进行作战的方法,评估军队对航天技术的需求并拟制有关装备采购计划,研究未来航天系统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在遂行太空作战时对各军种太空作战力量和装备实施指挥等。 (2) 加快组建太空作战部队的步伐 按计划,美空军将组建和部署17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17支部队分为基本型、应急型和机动型3种类型。基本型航空远征部队是美国空军远征部队的骨干力量,担负常规干涉任务。这种部队共建有10支,分别以10支战斗机或轰炸机联队作为基本联队,配备其他现役和后备役部队作为辅助部队。战斗编制为每支基本型航空航天远征部队配备175架各类作战飞机,人员为5千至1万,每一时段都有两支部队同时执勤,每次为期3个月,即每支远征部队平均每15个月轮勤一次。1999年10月1日起,以第7轰炸机联队和第388战斗机联队为骨干联队的两支远征部队已正式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应付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任务则由应急型航空航天部队担负。该部队的主要特征是能以最快的速度部署到世界上任何热点地区。目前美国空军共建有两支这种部队,其骨干联队分别是第4轰炸机联队和第366战斗机联队。航空航天远征部队的“后勤”工作则主要由机动型远征部队担负,具体工作为空中加油、空投、空运及救援等。未来“天军”将由如下几部分组成:一是军事航天员部队。他们在“天军”编制中通常只占很小一部分,但在改进战役管理、监视、提供战役情节、获取军事战略情报等方面却是其他部队所不可代替的。他们的日常任务通常为对天、地情况进行观测、观察和识别,并从事天战的运输、加注燃料、对航天器进行维修和建造军用航天器等,一般不直接参加天战。二是监测战斗部队。他们是由航天器及洲际导弹的监视人员、负责截击敌方导弹和军事航天器的作战部队组成。其职责是监视来自空中、水下和地面发射的洲际导弹,跟踪外层空间的敌方飞行器,发现情况,及时预警,由反卫星卫星、反卫星导弹、束能和动能武器等作战部队实施拦截作战。
(3) 加速研制太空作战武器系统 太空武器系统是指部署在太空中的所有的武器系统,主要包括卫星武器、天基反导武器、装备杀伤武器后可执行空间作战任务的载人航天器等。美军近期重点发展的太空作战武器系统主要可分为作战保障卫星系统、反导武器系统、反卫星武器系统、空天飞机和轨道轰炸机四大类。美军在外层空间作战的战略构想中最核心的武器系统之一是全球面打击系统。“天军”将要使用的作战平台,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情况,大致可分为航天飞机、载人飞船和空间站、航天母舰等类型。
21世纪,外层空间的优势将是美国的战略目标,美国战略构想中建议未来予以发展的进攻性太空对抗措施有寄生性微型卫星(机器虫)、充分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跨大气层飞行器(TAV)、天基高能以及太阳能激光空间作战系统。防御系统包括能够探测和拦截空间威胁的微型防御卫星群以及保护昂贵的太空资产的太空遮断网。建立太空遮断网所需要的系统包括有超电磁探测器、音响、远程和可变当量武器;侦察网络和微型无人值守地面探测器;动能和粒子束武器,以及虚拟DODA(观察、定向、决策和行动)循环系统。 据美联社6月21日报道: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目前正在制订一项发展更加先进的军用空间设备的计划,包括研制能发射彩弹式物质以干扰卫星或发射激光束以暂时扰乱卫星设备的卫星等。据悉,排在美航天司令部议事日程首位的是高空红外传感系统。在高空传感系统研制出来以后,美航天司令部将研制较低空红外系统,以引导防御导弹拦截来犯的导弹。高空和较低空系统都属于航天司令部今后6年的计划。此外,一项远期计划要求在2020年左右向太空发射激光器。目前正在考虑的计划还有研制一种能把武器送上太空然后释放出来以袭击目标的航天飞机。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因在太空安置武器而违反1972年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虽然美国开发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遭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反对,但美国军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研制工作。美国空军近日向媒体透露:他们正准备研制更为先进的太空武器。首先是发展多个“太空盾”:一是进行卫星的“加固”。美国已研制出使卫星抵抗核辐射的技术,美军还在研究反射性表面、百叶窗、非吸收性材料等卫星加固新概念,以降低雷达反射面或使敌方雷达发生偏转。此外卫星中还将增加使用光纤器件,提高卫星对核、高能微波和中子束等武器的抵抗能力。二是加强机动。据说美国一家公司正在试验一种以蒸汽为动力的卫星推进系统,以大大提高卫星的机动性。三是装备诱饵。给卫星装备诱饵是对付反卫星武器的一种便宜有效的方法。诱饵平时躲在卫星内部,关键时刻释放出来,可以模仿卫星的雷达和光学特征。四是携带“保镖”。对于价值极高的卫星系统来说,使其具备自卫能力将是一种明智的作法,比如为它们装备一套光学或雷达传感器以及小型、轻重量的导弹。如果能够发射一颗护卫卫星作为它们的“专职保镖”,效果就更明显了。它可以发现、跟踪和拦截反卫星武器,而主要卫星则可以安心地执行自己的任务。其次是加紧规划“太空矛”:一是美国国家宇航局正在研制一种革命性的无人飞行器Hyper-X。它可以围绕地球运转,在接到指令后能够对太空或地球上的目标进行打击。二是美国空军后勤司令部目前正考虑研制一种特殊卫星,用于发射某种类似于染料弹丸的物质“弄瞎”敌方卫星,或者发射光束暂时干扰敌方卫星。如果采用这种特殊方式干扰,只是使敌方卫星暂时瘫痪,美国就可以对自己的进攻行为进行“抵赖”。 展望21世纪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可以看到有这样一些趋势:① 将进一步提高战略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② 发展作战性能更强和生存能力更好的新的军用卫星系统;③ 采用多星座工作方式,发展微小型卫星,从而提高其综合作战能力;④ 发展新一代的军用载人航天器,使之更加灵活机动和具有更加多样的作战效能。未来太空武器的发展重点将转向研制反卫星和反洲际弹道导弹等非核能太空武器系统。预计在21世纪,正在探索研制中的电磁轨道炮,“智能卵石”拦截弹等动能武器,以及高能激光束、粒子束、高功率微波等定向能武器,将逐渐步入实用和部署阶段;高性能、高精度的反导弹导弹也将随着遥控、遥测、预警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一些新型太空武器系统也将步入探索、论证、试验性研究阶段。随着各种太空武器系统的部署和使用,太空攻防对抗行动将不可避免,太空将成为21世纪战争中的又一个重要战场。 (4) 建成配套的太空保障系统 可见,随着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空军在未来战争中会更多地依靠空间力量,其力量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由“航空”向“空天”转变。而航天武器系统的技术是非常复杂的,加之特殊的高空环境,有的设备较易损坏,故障时有发生,维修非常困难。未来天战的维修工作是一项十分繁重而复杂的任务。作战保障部队主要是进行对天、对空、对海、对地的观察、监视、识别等,并从事太空作战的运输、燃料加注、航天器的建造和维修等。由于在天遨游的航天兵器的物资给养都需要从地球上通过多种途径供应,使保障工作的难度“难上加难”。例如:俄罗斯的“和平”号在与航天飞机的9次对接中,耗费了巨资,才完成43名宇航员和34吨设备与补给品的运送任务。更何况未来航天战中将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资,保障工作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未来“天军”作战的主要太空保障系统是分别于高、中、低轨道的各类军用卫星,它全面负责空间战或空-地战的军事侦察、通信、测绘、导航、定位、预警、监测和气象预报。从功能上,军用卫星可分为:预警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反卫星卫星等。美军计划将来要在现有卫星系统的基础部署一个更加严密的卫星监视网,使战场信息每10~15分钟更新一次,以提高“全球感知”能力,夺取制信息权。
(5) 努力完善太空作战理论 80年代以后,美军的太空作战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例如,1982年10月,美空军正式颁发了第一部太空作战条令,即AFM-6《军事航天理论》;1990年,制定了AFM-25号条令《太空作战》;1992年,又颂发了新版的AFM-1号条令《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基本概则》;1997年7月,美军颁发的《2010年联合构想》,指出“美国空军必须确保绝对的太空优势”。近几年,美军在进一步完善其太空作战理论的同时,还不断提出一系列新的太空作战思想,对未来太空作战的基本形态、方法以及太空作战力量的任务、构成和使用都提出了大胆的设想。1998年4月,美军航天司令部在《2020年展望》中提出了控制空间、全球作战、力量集成和全球合作等作战思想,这是21世纪美军太空作战理论正式出台的标志。该理论明确提出了美军要使用太空作战武器系统来攻击敌陆、海、空、天目标,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种航天系统,全面阻止来自太空的一切威胁,同时应具备摧毁敌方各种航天器、弹道导弹、飞机、舰船和高价值地面目标的能力。1999年初,美国一些防务专家提出了以联合航空航天力量为主体的作战理论新构想,对未来太空作战的基本形态作了清晰的勾画。同年,美军又提出了“导航战”概念,其目的就是通过最大限度地遏制敌军的导航能力,提高自己军队的导航能力,并保持未来战场上的导航优势。1999年底,美国国防部在一份航天政策报告中指出,美空军应加强对太空作战理论的研究,并提出了美军未来实施太空作战的主要战法和基本原则。在2000年末,美国又有人抛出了“空间控制战略”理论,该战略强调要以优势的军事航天力量确保控制外层空间,并把这种优势转化为陆、海、空优势,从而加重战略筹码,以达到有效的控制其他国家的目的。
太空战与传统的战法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主要有:作战空间广阔,交战时间短促;作战部队精干,各种保障复杂;活动兵器摧毁,着眼整体对抗。 五 太空装备与反恐怖斗争 首先,远在万里之外的世界各国人民,大多都是通过太空中的卫星发出的信息,而亲眼目睹了传来的恐怖影像,瞠目结舌地看着飞机向世贸大楼冲去的那场人间悲剧。
其次,太空战虽然是一个全新的军事领域,但是,从“911事件”前后所发生的种种军事行动的迹象来看,高技术装备与反恐怖斗争是紧密相连的。从美英打击包庇拉登恐怖集团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双方所使用的武器装备来看,凡是近期在其他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使用过的武器装备全都用上了,如航空母舰、战斧式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电子战飞机、军事侦察卫星、生化武器(炭疽菌),太空装备也毫不能外。美国国家侦察局2001年10月5日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用“大力神-4B”运载火箭秘密发射了一颗任务高度机密的KH-11侦察卫星,专门供作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新战争之用,就是一个例证。就连没有使用过的RQ-4A“全球鹰”无人驾驶侦察机与“士兵系统”(可穿载计算机系统等)也提早出现在战场之上。美国反恐怖行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采用已有和即将出现的高技术来搜集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以追踪恐怖分子行踪和保护公众。使用太空装备就是美军非常重要的一招。 再次,尽管塔利班武器装备落后,基本没有空军,只有有限的防空导弹,因此,这虽然是一场完全非对称战争,但仍将是一场高技术的数字化战争。 高科技已经成了恐怖与反恐怖斗争的焦点。由于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恐怖主义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新手段,一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零散组织,利用互联网很快地结成跨地区、跨国界的大组织,并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和扩散杀人和制造恐怖。例如本?拉登除了使用互联网进行指挥和控制外,还使用能够在市场上公开买到的加密装置进行语音通信。他甚至租用一些专业卫星通信线路,向其同伙传输经过加密的地图和信号。恐怖分子已经开始对中央情报局等安全机构的网站进行袭击,并从中获取美国的反恐怖作战计划等核心机密。据联邦调查局的官员说,美国安全机构的网络,现在平均每周受到30次的攻击。科技的不断进步,使恐怖活动的破坏性和威胁性也不断增大。有关专家认为这将是人类史上首场真正的“高技术信息战”,美军还参照俄军出兵车臣的模式,对拉登展开高科技战争。军事专家指出,这场战斗的成功关键在于情报的掌握。有了拉登行踪的确切情报,部队行动才不会扑空。美军专门为这次反恐怖战争新发射的代号为KH-11的“锁眼”侦察卫星安装有“针眼”成像系统,其中,可见光探测器可以在白天跟踪一小群正在地面行走的阿富汗人,而红外线传感器则可以在夜间精确侦察阿富汗人点燃的篝火。在冬季,其侦测功能会更加有效。KH-11的飞行高度为800千米左右,每天可以绕地球飞行两圈。对阿富汗全境实施图像拍摄,据称这种在360公里高空运行的卫星拍下的照片分辨率高达几英寸,所以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即使活动诡秘也难逃这种卫星的侦察和监视,甚至恐怖组织训练营地里的营火也在这种卫星的跟踪之列。本?拉登将难逃“星”网。但是,尽管美国有人造卫星和侦察飞机等强大的情报搜寻力量,要想在阿富汗这块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95%属于塔利班控制范围)上找到拉登的下落,也绝非易事。美国务卿鲍威尔说过,要使用外交、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的手段来打赢战争。 世纪交替,百年历史长河飞逝,千年更迭,世纪惊涛憾人魂魄!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揭开新世纪的篇章。我们正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来研讨自动化科学技术如何实现“自主创新与跨越发展”。为了完成国家和军委赋予我军的“打蠃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历史性任务(“911事件”之后,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最有效地进行反恐怖斗争必将会提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日程上),适应世界军事的发展和现代战争的特点,为此,必须牢牢地把握当前世界军事领域里的发展与动向,结合我军未来军事斗争的实际需求,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实现创新,以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世纪性大发展。40多年来,中国的航天科技人员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精神鼓舞下,独立自主地研制成功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通信广播卫星、各类遥感卫星以及神舟号无人飞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此基础上,为了争取世界和平,保卫祖国统一和现代化建设,我国在太空作战领域也绝对不会受人任意欺凌,落伍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